2012年1月7日 星期六

《龍飛御天歌》第三、四章

繼上一次讀了《龍飛御天歌》最初二章,今天再來讀一讀第三章和第四章吧! 

第三、四章的韓文和漢文部分都不算太難,但困難之處則是在於其背後的歷史典故。這兩章的結構都是用對比的方式,比較中國周朝的始祖與朝鮮太祖的曾祖父穆祖李安社的故事,藉以說明穆祖的行跡和周朝先祖們是一樣的。《龍飛御天歌》編撰的目的就是在於說明朝鮮王朝順天應人的正當性,別忘了朝鮮是太祖李成桂是用篡位的手段取得高麗的王位的,並非是革命而建立的王朝,在儒教思想上這是不忠的大逆。世宗大王命令編寫此歌就是希望向臣民宣說朝鮮王朝創立的正統性,所以才不斷拿朝鮮先祖的故事牽合周朝先祖,以強調麗鮮之替就如同周之勝殷,雖然我個人覺得還是有些地方蠻牽強的。

  1. 사시어,動詞原形是살다
  2. 열으시니
  3. 사이에 
  4. 這動詞在古語是侵犯的意思,現代語譯침범하므로
  5. 옮으심도,現代語動詞原形是옮다
  6. 하늘
  7. 뜻이시니
這一段的歷史典故因為我們的歷史教育基本上不會提到,所以還是幫大家注釋一下。

商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可信的王朝,但是商王實際控制的領土有限,實際統治區域外仍有很多氏族部落的邦國,而商王則是這些邦國的共主。距商遙遠的西方有個小部落就是周,周國老實說文化並不發達。周族人原本是居住在現今的山西省中南部一帶,在周族始祖棄的曾孫公劉時,遷居到豳,就是現在的陝西省旬邑縣。周遷至豳之後發展逐漸穩定下來,從遊牧漸轉化農耕的文化形態。一直到了公劉的九世孫古公亶父時已經有基本的規模,由於周的北方與遊牧民族接壤,時常侵擾。古公亶父時玁狁和戎狄來攻打周要求財物,古公亶父便給了他們許多馬匹和珠玉。但是後來戒狄又再次入侵,這次他們要求的是土地和人民,這時周國的人民皆感憤怒,想要與戎狄決一死戰。但由於古公亶父不願見到人民為了他上戰場犧牲,便決定將土地和人民讓給戎狄,自己另擇他處棲身。古公亶父和一群部下離開豳,跋山涉水越過現今的渭水,來到了一處稱作岐山的地方,就是現今的陝西省岐山縣。古公亶父便選擇在岐山安定下來,而原本在豳的人民們後來也都紛紛跟隨亶父搬到岐山,附近的人也因亶父的仁政而歸附,周國因此得到快速的發展。岐山又稱為周原,這也是周國的國號之始。古公亶父的孫子就是周文王,曾孫周武王滅商後,因周國王業是從古公亶父開始,追封古公亶父為周太王。 

「昔周大王」:指的是周太王古公亶父。
「豳」:音ㄅㄧㄣ,古地名,周先祖公劉所立之都城,今陝西省旬邑縣。此字又通「邠」。
「狄人」:指周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戎狄。
「岐山」:古地名,周太王古公亶父所遷之都城,今陝西省岐山縣。岐山自周太王開始,在周武王滅商之後一直是西周的都城,一直到周平王東遷雒邑(今洛陽)為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