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黃鳥歌 황조가

今天我們來讀一讀韓國文學史上第一首詩歌作品,高句麗第二代瑠璃王所述作的《黃島歌》。這首詩我在2011年批踢踢韓國語板第十五次板聚時所發表的【韓國古典詩歌概說】的講題有介紹過,這次就再來於部落格中詳細以文字介紹這首詩歌吧。這首詩是漢文四言詩,原文如下:
翩翩黃鳥펄펄 나는 저 꾀꼬리
雌雄相依암수 서로 정답구나
念我之獨외롭구나 이내 몸은
誰其與歸뉘와 함께 돌아갈꼬

這首詩是出自韓國最早的史書《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中的記載,高句麗第二代國王瑠璃王三年七月,在鶻川建造行宮。十月時,王妃松氏去世。瑠璃王之後娶了二個女子作為繼室,一女名曰禾姬,為鶻川當地人;而另一女名曰雉姬,為漢人女子。而禾姬和雉姬這二個人為了爭寵素來不和,但瑠璃王仍深愛這二個人,為了平息兩人的爭吵,在涼谷分別建造了東宮和西宮以安置禾姬與雉姬,讓她們二人不會常見到面。縱然如此,禾姬和雉姬之間的嫌隙從未消弭。有一天瑠璃王出遠門到箕山狩獵,一連七天都沒有回來。沒有了瑠璃王充當和事佬緩頰,這時禾姬和雉姬便又開始爭鬥了,禾姬大聲斥罵雉姬說:「你只是個漢人婢妾,怎可如此無禮!」而雉姬聽到這句話,覺得倍感羞辱,心裡十分氣憤無法忍受,便忿忿離開了宮廷。打獵回來在返程的路上聽到雉姬離開宮廷的消息,瑠璃王立刻策馬追趕雉姬,一路追到了高句麗的邊界,終於看到了雉姬的人影。瑠璃王追上了雉姬,希望雉姬能夠留下來跟他一起返回宮廷,但是雉姬由於憤怒難消,拒絕了瑠璃王的苦苦哀求。雉姬頭也不回地快步向邊界走去,跨過了國界。身為一國之王的瑠璃王沒辦法無故追入他國境內,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女人就這樣一步步消失在眼前。悵然不已的瑠璃王只得回返王宮,在途中於樹下歇息時,失去愛侶的瑠璃王見到黃鳥群集而飛的樣子,有感而歌,於是吟唱出:「翩翩黃鳥,雌雄相依。念我之獨,誰其與歸」這首黃鳥歌了。

如果《三國史記》的記載屬實,此首作品確為瑠璃王之作的話,那麼該詩的成詩年代應該為公元前17年,也就是西漢成帝鴻嘉四年,是韓國史上最早的一首文學作品。雖然這首詩的形式為漢文四言詩,不過大多數學者推斷這首詩最早應該是以古代韓語述作流傳,而由後世記錄者將之翻譯為漢文。然而,由於高句麗建國於現今的中國東北地區及朝鮮半島北部,因地域相近受漢文化影響較深,或許於瑠璃王時期已有可能出現這樣成熟的漢文作品亦未可知,故亦有部分學者認為原詩可能即為漢文詩。

按照《三國史記》的記載,黃鳥歌是瑠璃王在失去雉姬時看到雌雄黃鳥倆倆相依的模樣而吟誦失戀感情的抒情詩,二十世紀初許多學者如梁柱東教授等皆採此看法。不過黃鳥歌是否真的是如史書上所言的是一首抒情詩,而黃鳥歌的故事背景是否真如史書上所說,仍有不少學者抱持不同的看法。從黃鳥歌的背景故事來看,高句麗當地人的禾姬與漢人的雉姬之間的相互爭鬥,可能象徵著當時高句麗人與漢人之間的種族紛爭,禾姬和雉姬的名字則分別代表著兩個民族的圖騰,而黃鳥歌則描述了嘗試化解種族糾紛失敗的部族首長的嘆息。由此觀之,則黃鳥歌實為一首敘事詩,黃鳥歌的背景僅是一種傳說。

不過如果仔細考察《三國史記》中的記錄,會發現有些許矛盾之處。其一,瑠璃王原本的王妃松氏過世之後,瑠璃王同時娶了兩女作為繼室,此與古代部族國家社會的慣例不符。另外,王妃松氏在瑠璃王三年時過世,但是高句麗本紀第三代國王大武神王的記載中,大武神王無恤的親生母親是王妃松氏,而他在瑠璃王33年被封為太子,當時他年紀是十一歲。以此推之,王妃松氏生下無恤時是瑠璃王22年,在瑠璃王三年時已過世的人怎麼可能在瑠璃王22年時產子呢。當然有可能這二個王妃松氏不是同一人而是姊妹,因為高句麗本紀中記載王妃松氏的父親都是多勿國王松讓。但是高句麗本紀瑠璃王的記載中,在同時娶禾姬與雉姬二女為繼室後就再也沒有其他王妃的記載,並沒有記載之後又再娶另一個王妃松氏。若以此點觀之,則黃鳥歌的背景故事可能只是一個傳說而非史實,部分學者認為黃鳥歌本身是古代祭典儀式中,部落首長所唱的求愛歌謠,隨著歌謠的流傳而附合了英雄神話故事,將之轉變成為記憶。而瑠璃王的時代,正是從狩獵經濟發展進入農耕經濟的時期,故將流傳的神話故事,投射在歷史的事實裡。

無論如何,以黃鳥歌內容本身來看,其借託黃鶯這個自然界的生物,表現失去配偶孤獨地生活的人的求愛情緒,可說是韓國最初的純粹抒情詩歌。

黃鳥歌的結構為漢文四言四句體,提到漢文四言詩,自然會讓人想起《詩經》了。而《詩經》之中確實也不少有關黃鳥的詩歌,略舉如下:

《周南.葛覃》…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秦風.黃鳥》交交黃鳥,止于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
《邶風.凱風》…眈睕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小雅.黃鳥》黃鳥黃鳥,無集于穀,無啄我粟…
《小雅.綿蠻》綿蠻黃鳥,止于丘阿。道之云遠,我勞如何…

從以上詩經中數首有關黃鳥的詩歌,我們可以一窺黃鳥於詩中所要傳達的意象。《周南.葛覃》所寫的為新婦久別父母歸寧回家,《秦風.黃鳥》所描寫的是生離死別的哀痛,《小雅.黃鳥》和《小雅.綿蠻》寫的是久別故鄉和親人別離之痛。從這五首詩可歸納出來,詩中的黃鳥所代表的意象,皆用於表達「別離」這個主題。從黃鳥的生活習性來看,黃鳥喜於收成時啄食稻米故為人所惡。上述詩中,黃鳥皆與不祥之物聯繫在一起,而別離亦是人之所惡,故人們以黃鳥來表達別離。此外,黃鳥總是雙飛出現,與之對比而造成分離的孤獨意象。而瑠璃王的這首黃鳥歌,看見雙飛的黃鳥,襯托出自己的孤獨,其運用六藝中的比、興手法,借黃鳥起興,物我兩相對比,而達到強烈的藝術效果,抒發其分離的苦楚和眷戀之情。

鳥與人類最大的區別,在於鳥類能飛越空間的障礙,因此給了分離中的人們希望,寄託鳥類能傳達及接受消息給所思念的人,以鳥類作為溝通交流的媒介,並用其表達「別離」的主題。而黃鳥歌這首韓國最初的抒情詩歌,無論其作者為何,原為韓語或是漢文,文字雖然簡單質樸,其運用比興手法,深刻描寫出其思念之情,實屬佳作。

由漫畫所改編的韓劇《風之國》,其講述的就是瑠璃王的第三個兒子大武神王無恤的故事,而劇中由정진영所飾演的瑠璃王嚴父柔情的角色相當感人。而該劇OST的其中一首插曲就是瑠璃王所述作的這首《黃鳥歌》,搭配的旋律十分深情動人,聞之那惆悵若失的心境恍如自身所感,大家不妨聽一聽。


歌詞:
훨훨 나는 저 꾀꼬리 (翩翩黃鳥), 암수 서로 정다운데 (雌雄相依),
외로울 사  이내 작은 몸은 (念我之獨), 뉘와 함께 갈꺼나? (誰其與歸)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韓語方言淺論(一)— 慶尚方言〔音韻篇〕 경상도 사투리 [음운편]

韓語的方言,基本上除了地域性的分歧因素之外,歷史及政治上的影響亦不容忽視。要了解現代的韓語方言,仍需對中世韓國語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才能掌握演變的趨向。中世韓國語指的是高麗時代至朝鮮壬辰倭亂之前的韓語,自10世紀初至16世紀末。諺文發明之前屬前期中世語,諺文發明之後則屬後期中世語。不過中世韓國語已經超出本篇的範圍了,光是中世語就是一個非常大的研究領域,因此在本系列的淺論裡面沒辦法細究中世語,只能在有相關之處略加說明。

雖然我們將「韓語」這樣的一個語言視為單一系統,但仍不能抹除韓語實際上是古代多種語言融合而成的一個語言群。上古的辰韓語、馬韓語,以及來自北方夫餘系民族的高句麗語,都對現今的韓語有不同的影響,故我們在探究韓語的方言時,也需考慮歷史的因素。我們這次要看的慶尚方言,其地理位置正是古代新羅的中心,深具新羅語的影響。

當然,方言區的劃分是依據主要的某些語言特徵而定,同一方言區內部也並非同質的。所以本篇文章中,僅能整理描述該方言區的主要特色,沒辦法各處一一細說。如果你對方言區內的各個地方的差異有興趣,可以多翻一些語言田野調查的資料來深究。


慶尚方言(東南方言)


一、【音韻特徵】

1. 母音體系

首先我們先來看母音體系,慶尚方言的母音和標準語相比之下少了幾個 標準語有十個單母音,而慶尚方言只有六個,列表如下:


大部分慶尚方言中,ㅡ與ㅓ不構成音韻對立,基本上是不分的;而ㅔ和ㅐ也是不分的,不構成音韻的對立。另外,標準語的圓唇單母音ㅚ與ㅟ在慶尚方言中讀作 [we] 和 [wi] ,不過標準語的ㅔ,ㅐ/ㅚ,ㅟ實際上也有越來越無法區分及雙母音化的傾向。


2. 子音體系

由於子音很多個,因此就不列表了,慶尚方言的子音和標準語最大的差別在於慶尚方言沒有ㅆ,因此쌀(米)與살(肉)聽起來是一樣的。


3. 半母音省略

標準語中的半母音 [j] 和 [w],在部分慶尚方言的發音中會被省略,舉例如下:

 a. [j] 的省略(主要母音為 [o] 時)
慶尚方言標準語
차포차표車票
학고학교學校
호자효자孝子
일오일일요일星期日

b. [w] 的省略(主要於慶尚南道地區)
慶尚方言標準語
사가사과蘋果
자석좌석坐席
정얼정월正月
만언만원滿員
상캐상쾌爽快

4. 中世語的ㆍ (아래아)

ㆍ(아래아) 是中世語存在過的一個母音,它的諺文字母就是一個點,其音值據推測為 [ʌ],為非圓唇後舌中低母音。這個字母在1933年綴字法統一案中被廢止使用,因為標準語實際上已無此音。而中世語的아래아,目前僅濟州方言有保留,標準語大都變成ㅏ或ㅡ。在慶尚方言中比較複雜,在大邱附近大部分都變成ㅏ音。但在慶尚南道的南部沿海地區,中世아래아在雙唇音之後會唸成ㅗ,例如:

慶尚方言標準語中世韓語
ᄆᆞᆯ
ᄑᆞᆯ手臂
포리파리ᄑᆞ리蒼蠅

5. 中世語的ㅿ (반시옷)

ㅿ是中世語的一個子音,訓民正音裡稱其為「半齒音」,其音值據推測為有聲齒齦擦音,IPA國際音標符號為 [z]。中世語的半齒音在現代標準語中通通都脫落掉,變為零聲母。在慶尚方言中則為無聲齒齦擦音ㅅ。有學者認為,這是慶尚方言保留了比中世韓語更為古老的上古韓語發音的緣故。
慶尚方言標準語中世韓語
가실가을ᄀᆞᅀᆞᆯ秋天
마실마을ᄆᆞᅀᆞᆯ村莊
여시여우여ᅀᆞ狐狸
부석부엌브ᅀᅥᆨ廚房

6. 中世語的ㅸ (가벼운비읍)

ㅸ也是中世語的一個子音,訓民正音稱為「唇輕音」,其音值為有聲雙唇擦音,IPA國際音標的符號為 [β]。中世語的雙唇擦音在現代標準語中大都變為圓唇母音 [u] 或 [o],但是在慶尚方言中則以雙唇塞音ㅂ保留下來,舉例如下:
慶尚方言標準語中世韓語
새비새우사ᄫᅵ蝦子
另外,現代韓語中有所謂的「ㅂ不規則動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規則變化,實際上從中世語來看你就會了解其原因。這類動詞實際上在中世語的終聲是ㅸ而這個ㅸ音在標準語中變為圓唇的ㅗ或ㅜ,所以看起來才會感覺它不規則,但實際上是有跡可循的。而且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像잡다這類動詞卻又不是不規則動詞,因為這類動詞在中世語的終聲本來就是ㅂ,故不會有上述的變化。而慶尚方言裡面,語幹的ㅸ音又變回ㅂ,所以乍看感覺慶尚方言是沒有ㅂ不規則變化,舉例如下:
慶尚方言標準語中世韓語
추버추워치ᄫᅥ寒冷 (原形춥다)
고분고운고ᄫᆞᆫ可愛的 (原形곱다)

7. 前舌母音化

前舌母音化指的是原本的後舌母音ㅏ,ㅓ,ㅗ,ㅜ,當後接的音節為高前母音 [i] 或 [y] 時,被同化成前舌母音ㅐ,ㅣ的現象。這在慶尚方言以及全羅方言中可以見到:

慶尚方言標準語
맥히다막히다被阻
맥이다먹이다
대리다리
배지바지褲子
구리이구렁이蟒蛇

8. 顎音化(口蓋音化)

所謂的顎音化 (palatalization) 是指發聲時受到高前母音 [i], [j] 等的影響,舌頭向上抬升靠近硬顎部位的現象,韓語稱作口蓋音化。我們的北京話實際上就有顎音化的現象,例如「北京」一詞,在明代是讀作「ㄅㄟˇ ㄍㄧㄥ」,因為「京」的 [j] (ㄧ) 音的影響產生了顎音化,使得ㄍ顎化為ㄐ。

在中世韓語中並沒有顎音化的現象,然隨著韓語的演變,不同方言產生不同的顎化現象。在標準語中僅有 t 音的顎音化,也就是我們一般學韓語時所學到的口蓋音化,例如漢字「天」在中世語讀作텬,而現代標準語則顎化為천;漢字「田」在中世語讀作뎐,現代標準語則顎化為전。慶尚方言和標準語一樣有 t 顎音化的現象 然而除了 t 音,在慶尚方言中,k 和 h 音也會發生顎音化,舉例如下:
慶尚方言標準語
지름기름
짐치김치泡菜
저우겨우好不容易
力量
舌頭
숭년흉년荒年

9. 聲調(重音) 

慶尚方言與標準語一個重要的語音上的差別在於其韻律屬性 (prosody) ,慶尚方言是有聲調的語言,而標準語則沒有聲調。雖然這裡按照韓語語言學的傳統用「聲調」這個名詞,但是請不要想成漢語的四聲,慶尚方言的「聲調」比較像是pitch accent,和漢語的「聲調」tone不大相同。如果你有學過日語的話會比較容易了解pitch accent,日語即為pitch accent 語言。日語的「橋」和「箸」寫成假名都是「はし」,但是重音讀法不同:「橋」是「高高」調,而「箸」是「高低」調,重音不同意義就不同。

中世韓語是具有pitch accent的,而現代標準語中則無pitch accent。慶尚方言與部分咸鏡方言仍具有pitch accent的特徵,但與中世韓語的並不完全相同。慶尚方言的accent共分為「高、中、低」三種,accent是辨義屬性,重音不同意義隨之不同,舉幾個例子來看看:
單詞高調中調低調
耳朵螃蟹
客人孫子
慶尚方言的每個詞的音節都具accent的特徵,雙音節以上的詞有固定的accent讀法,如짐승(禽獸) 讀作「中高」調、아덜(兒子) 讀作「高中」調、에미(媽媽) 讀作「高高」調、사람(人) 讀作「低中」調。

另外慶尚方言的accent在接上不同的助詞和語尾時會改變 ,例如질(路) 單獨時是讀中調,但加上同樣讀中調的助詞에之後,질會讀成高調,질에形成「高中」調的讀法。還有像是同樣的一個動詞잡다(抓),잡자(去抓吧) 讀作「高中」調,잡在這裡讀成高調;而잡는다(抓) 讀作「中高中」調,잡在這時又讀成中調了。

有關慶尚方言的音韻特徵就先介紹到這裡,本來想把慶尚方言的語法特徵一起寫的,但發現光是音韻的部分就已經寫得落落長了,因此語法的部分就留待下次再探討了。當然,不可能光看這些音韻上的特徵就能學會慶尚方言,如果你真的想學慶尚方言,多和慶尚道人聊天才是最好的方法。

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龍飛御天歌》第五、六章

雖然延宕了一年,還是繼續來讀一讀世界上第一本韓文詩歌作品《龍飛御天歌》吧!

從這次開始,我會嘗試更加仔細說明中世韓語解讀的部分,希望增進大家對於中世韓語的了解。由於本人並非韓語專班出身,如解釋有錯漏之處,還請不吝指教分享。

今天就讓我們來繼續讀第五章和第六章吧!這兩章一樣是接續前面第三、四章的內容,拿朝鮮太祖的曾祖父翼祖李行里的事蹟,與周朝先祖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功業相對比,藉以說明朝鮮取代高麗,如同周之滅商一般順天應人,以強化朝鮮王朝統治的正當性。


這二章的韓文句子比較艱澀一點,嘗試註解如下,希望能幫助大家理解句意。

  1. 現代韓語為가에 있는。這裡的中世韓語的結合為:ᄀᆞᆺ- 애-ㅿ,ᄀᆞᆺ是「邊、邊緣」的意思,現代韓語為가;而애則是中世韓語的方位格助詞之一,中世韓語方位格助詞要遵守母音調和,故有애與에兩種,因為前接的音節的母音ㆍ(아래아)是陽性母音,所以要搭配陽性母音的助詞애,在現代語中已不再遵循母音調和而僅保有에一種。這裡的ᄀᆞᆺ接上助詞애之後,終聲的ㅅ連至下一音節助詞的初聲,成為ᄀᆞ새,但是因為前後母音的有聲化,使得原本無聲的ㅅ同化為有聲的半齒音ㅿ,因而變成ᄀᆞᅀᅢ 。而最後面的終聲ㅿ則是中世韓語的冠形詞型語尾,相當於現代韓語的사이ㅅ,不過語法不大相同。
  2. 現代語為움을。움(洞窟)這個字的古語是우ᇡ,後面多了個終聲ㅎ,所以第二個終聲連到後面的助詞初聲變成움흘。
  3. 現代語為이르시니,這裡是「說」的意思。中世韓語的動詞原型為니ᄅᆞ다,演變至現代語時開頭初聲ㄴ因頭音法則脫落,而第二音節的母音ㆍ(아래아)變為後高母音ㅡ,故現代語動詞為이르다。
  4. 現代語為저러하시니。遠稱指示詞在中世韓語為뎌,到了近代韓語因為口蓋音化變為져,現代韓語介音脫落變為저。
  5. 現代語為안에 있는。這裡的變化和前面相同,是안ㅎ-애-ㅿ結合而成的,안後面添用終聲ㅎ為中世語的副詞格。
  6. 現代語為뵈옵느니。ᅀᆞᆸ語尾在中世語是表示謙遜的語尾,與表示尊敬的語尾시相對。中世語音節開頭的半齒音ㅿ在現代韓語中皆脫落,而母音ㆍ(아래아)變為後圓唇母音ㅗ,故現代語變為옵,不過這個語尾現在已很少用。
  7. 現代語為맡으실 것이므로。-ㄹᄊᆡ是中世韓語表示原因的語尾。
  8. 現代語為가가,第一個가是「邊、邊緣」的意思,第二個가是主格助詞。和前面一樣,가的古語是ᄀᆞᆺ,後面接上主格助詞이,終聲ㅅ連到主格助詞的音節開頭,被同化為有聲音的ㅿ,因而變成ᄀᆞᅀᅵ。
  9. 現代語為저자,「市集」的意思。
  10. 現代語為같으니。같다的古語為ᄀᆞᆮᄒᆞ다。
  11. 現代語為나라를。中世韓語裡面許多名詞,特別是母音ㅏ結尾的名詞,在與助詞連用時要添用終聲ㅎ與之結合。名詞나라(國家)就是這樣的詞,獨用時為나라,但若連接助詞的時候要加上ㅎ,所以當連接受格助詞ᄋᆞᆯ的時候,變為나라ᄒᆞᆯ。中世韓語之中,受格助詞一樣有區分陰陽性需遵守母音調和,分為ᄋᆞᆯ與을。因為前一個音節라為陽性母音,所以這裡要接陽性的受格助詞ᄋᆞᆯ。
第五章的前半段講的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典故,這是接著前面第三、四章的故事。古公亶父為了不讓人民流血犧牲,將土地讓予戎狄,自己另擇他處棲身。於是古公亶父離開豳,渡過了漆水與沮水,最後到達了岐山安頓下來,周室由此而興。漆水與沮水是黃河的支流,傳說古公亶父在渡過漆水與沮水的時候,曾在河邊開鑿了洞窟作為暫時棲身之處,第五章開頭第一句「漆沮陶穴」指的就是這個故事。這個洞窟一直到周公的時候仍看得到,第五章裡面的後聖,指的正是周公。周公向他的姪子周成王指著先祖古公亶父開鑿的洞窟遺跡,藉此向成王說明建立國家之艱難。

第五章後半段則是模仿前段,講的是朝鮮太祖李成桂的曾祖父翼祖李行里的故事。李行里接替他的父親穆祖李安社當上了元朝遼陽行省的斡東地區的達魯花赤的職位,負責管理現在朝鮮半島東北部咸鏡道地區的女真人。但在任內李行里與當地的女真人產生對立,遭到女真人的奇襲。李行里帶著家人出逃,逃到圖們江河口附近的赤島上避難,李行里一樣在赤島上開鑿了洞穴以暫居,而赤島上的這個洞窟,到了朝鮮世宗時期仍然可見。將李行里與周太王相比,當然是有意要抬高朝鮮王朝先祖的地位。

第六章則是加強說明第五章的內容,以周王朝與朝鮮王朝來比較。殷商之德已衰落,故由周代之得以天下。漢文部分的「九圍」即是九州,《詩經.商頌.長發》:「上帝是祗,帝命式於九圍」,其代指天下之意,所以在韓文部分即用天下一詞。這裡的西水指的就是第五章提到的漆水與沮水,古公亶父為了不讓人民為他犧牲,選擇自己離開,但是原本住在豳的百姓們卻因古公亶父的仁德皆舉家追隨古公亶父,於是豳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少都跟著古公亶父來到西水岸邊,建立了聚落。

同樣的,高麗的氣運已盡,於是李氏取而代之。「大東」指的就是朝鮮半島,是韓國傳統的自稱之一。這裡講的是朝鮮太祖李成桂的高祖父穆祖李安社的故事,李安社一家原本住在全州,但因為妓生的問題得罪了當地的別監,於是舉家搬到江原道的三陟,而後又搬到宜州,即現今北韓江原道元山市。在元朝佔領了半島東北地區建立雙城總管府之後,李安社接受了元朝的官職成為達魯花赤,移居到現在的咸鏡道地方。在李安社離開全州之時,全州許多百姓崇慕李安社的仁德,舉家追隨李安社,傳說當時跟著李安社的就有一百七十餘戶,隨著他到了江原道與咸鏡道地方落腳,在東岸的日本海之濱,建立了聚落。拿朝鮮先祖這樣與周室先祖相似的事蹟對比,藉以說明朝鮮建國早有預兆,乃是上承天意。

世宗大王下令編撰龍飛御天歌其目的之一,便是要藉以宣傳強化朝鮮王朝的正當性。與周武王順天應人高舉義旗推翻殷商不同,朝鮮太祖李成桂是以篡位的方式,強迫高麗最後一位國王恭讓王禪位給他的,不符儒教忠君思想傳統,且最後幾位高麗國王也並非暴君,並沒有推翻的正當性。是故在龍飛御天歌之中,不斷拿周代的故事對照,將朝鮮實質的篡位重新定位為湯武之易姓革命,也算是當年一種政治宣傳的手段了。

2013年1月11日 星期五

愛你的理由 — 韓龍雲 사랑하는 까닭 - 한용운

中午走在路上突然想起這首詩,順便就再來複習一下吧!
韓國近代著名詩人韓龍雲的《愛你的理由》,韓文內容不難,相信在學韓語的大家應該都讀得懂的。

<사랑하는 까닭> - 한용운 〔愛你的理由] — 韓龍雲
   
내가 당신을 사랑하는것은 까닭이 없는 것이 아닙니다. 我愛你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다른 사람들은 나의 紅顔만을 사랑하지마는 因為別人只愛我的紅顏
당신은 나의 白髮도 사랑하는 까닭입니다. 而你卻連我的白髮都愛
   
내가 당신을 그리워하는 것은 까닭이 없는 것이 아닙니다. 我想念你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다른 사람들은 나의 微笑만을 사랑하지마는 因為別人只愛我的微笑
당신은 나의 눈물도 사랑하는 까닭입니다. 而你卻連我的眼涙都愛
   
내가 당신을 기다리는 것은 까닭이 없는 것이 아닙니다. 我等待你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다른 사람들은 나의 健康을 사랑하지마는 因為別人只愛我的健康
당신은 나의 죽음도 사랑하는 까닭입니다. 而你卻連我的死都愛

這首詩在韓國某些版本的中學國語教科書裡有收錄,韓龍雲是韓國近代著名的詩人、僧侶與獨立運動家。他在朝鮮末期高宗16年(1879年)出生,28歲時在江原道麟蹄的百潭寺受戒出家,著有《朝鮮佛教維新論》與創辦佛教啟蒙雜誌《惟心》,試圖重振五百年來被朝鮮儒教政權打壓衰微的佛教精神。1919年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三一萬歲獨立運動時,韓龍雲是簽署《己未獨立宣言書》的33位民族代表之一,也因此遭到總督府逮捕監禁。出獄後繼續佛教社會運動、新詩寫作以及運用影響力批判總督府政策。

他最著名的詩應該是1926年發表的〈你的沉默〉,這首詩應該可以和另一位我非常喜愛的詩人金素月的〈杜鵑花〉一詩並列為朝鮮戰前新詩的代表作品,有時間的話之後再為大家介紹你的沉默這首詩好了。韓龍雲終其一生致力於佛教大眾化與祖國的獨立,可惜他在日本戰敗的前一年過世,沒能親眼見到祖國光復的那一天。 

自開始接觸韓國新詩,不知為何我特別喜歡1920、1930年代日本殖民時期的詩人與作品,像是金素月、韓龍雲、趙芝薰、鄭芝溶等人。這時期的新詩拋除了時調歌辭等傳統古典詩歌格律,嘗試取材民謠唱劇等大眾藝術,摸索應用現代韓語韻律的表現方式,開創新的詩歌體裁。但此同時又面臨祖國淪亡與高壓殖民統治,以民族語言韓語寫作的詩歌本身就帶有對現實的悲訴、反抗與無力感,每嘗讀之總令人感覺好像親身回到了那個時代,或許這也就是我為什麼特別喜歡的原因吧

잘 가노라 달리지 말며

原本前年偶爾還時常會寫些偽文青的東西,沒想到去年竟然幾乎整年沒再寫過有關文學類的文章。今年新的開始,再來假裝一下文青吧!

晚上隨手翻讀時調作品,正好讀到一首,其內容感覺正是要敦促我最近事事怠惰放逸,故與大家分享。這首時調的作者是金天澤,他是朝鮮晚期肅宗英祖時期的人,據傳他在唱曲方面是當代天才,與金壽長等人共組敬亭山歌壇傳為一時絕唱。而金天澤最著名的就是他在英祖四年時整理編撰了韓國第一本時調選集《青丘永言》,在韓國詩歌史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相信研究韓國文學史的朋友們應該都聽過這本書。


原文是古韓文,一般電腦沒特殊字型可能沒辦法顯示,所以一樣用貼圖的方式放上來。古韓文不是很好讀,故再以嘗試以現代韓語改寫,並翻成漢文以供大家參考,若改寫翻譯不當之處還請多多指正。

【現代韓文改寫】
잘 가노라 달리지 말며 못 가노라 쉬지말라
부디 그치지 말고 촌음을 아껴라
가다가 중지 곧 하면 아니 감만 못하니라

【漢譯】
若言可去莫急行,若言不可莫止息
切莫停歇惜寸陰
所行途中若棄者,未即當初不曾行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景福宮打令


突然發現去年一整年竟然都沒有寫介紹韓國傳統聲樂的文章耶!雖然還是有持續聽傳統歌謠,但都沒時間整理撰文介紹。

今天一樣再來聽聽我最喜歡的少女名唱宋素喜的演唱吧!一轉眼宋素喜今年已經十六歲了,我從她十一歲的聲音一直聽到現在,時光飛逝如梭,轉眼間她已經長這麼大了。

這是去年最後一天KBS迎接新年特別節目「가는해 오는해」現場實況轉播的演出,宋素喜演唱的二首曲子分別為「景福宮打令」與「炒栗子打令」。這兩首都是十九世紀時京畿地方的民謠,炒栗子打令是很常聽到的歌曲,我前年也撰文介紹過。而景福宮打令則是在十九世紀中葉,因當時朝鮮國王高宗的父親興宣大院君所主導的景福宮重建工程而產生的民謠。大院君為了重振王室的威望而下令重修因倭亂燒毀二百多年來都是一片廢墟的景福宮,雖然號稱庶民自來,但朝鮮當時拮据的財政根本難以擔負這類大型工程,大院君靠著增徵各種名目的稅收與大量鑄造新貨幣解決財政缺口,卻造成嚴重通貨膨脹與物價暴漲,使得朝鮮經濟陷入混亂。而這首景福宮打令就是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下產生出來的民謠,看著為了王室的景福宮工程用的石材木頭等都是最好的建材,但是一般人民的生活卻益發困苦,歌詞之中充滿了相當強烈的諷刺意味。

在迎接新的一年時選擇演唱這首曲子不知是否有針砭時事的意味(好啦,我想太多了... 宋素喜還蠻常演唱這首曲子的)不過不管韓國還是臺灣,百年前的這首景福宫打令的歌聲所要傳達的心聲,實在值得我們現在時時警惕。僅以此首民謠在新的一年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