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繼續來聽老歌,今天來介紹一首和台灣歷史有關的日語老歌「サヨンの鐘」(莎韻之鐘)。可能很多人沒聽過這首歌,但是或許一聽到前奏旋律就會覺得熟悉得不得了,這首歌正是華語歌「月光小夜曲」的日語原唱。
歌名之中的莎韻是人名,是一位台灣泰雅族原住民少女。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日本於中國戰場陷入全面消耗戰,於是徵調各地軍隊前往中國戰場,除了將台灣軍調往中國戰場之外(台灣軍為駐守台灣之日本皇軍,以日本內地人為主,鮮少有台灣人),後來連在台灣的日籍警察都收到徵調令。1938年在台北州蘇澳郡蕃童教育所擔任教職的日籍警察田北正記收到從軍徵召令,由於南澳位於宜蘭深山交通不便,於是田北商請了當地利有亨部落一位十七歲的泰雅族少女莎韻.哈勇幫他搬運行李。不過就在兩人下山時遇到颱風溪水暴漲,莎韻失足落水,自此不見蹤影。原本這只是一件地方的意外事件,在《台灣日日新報》僅有數行報導,但就在多日搜尋未果之後,從地方開始將這事件渲染為愛國行為。台北州知事在探視泰雅族部落之後,讚賞莎韻進誠奉公的精神還寫了一首詩,並將這事件向台灣總督府報告。而後於1941年台灣總督長谷川清特地了解事情始末之後,決定表揚莎韻,以作為皇民化政策之教材。長谷川總督親自接見莎韻之家屬,並贈送一口桃形銅鐘,其上刻有「愛國乙女サヨンの鐘」(愛國少女莎韻之鐘),這就是莎韻之鐘的由來。
莎韻的故事自此之後便在台灣與日本內地廣為流傳,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宣傳典範。台灣總督府在1942年與滿洲映畫協會合作,將莎韻的故事拍攝成電影「莎韻之鐘」,由滿映的當紅女主角李香蘭飾演莎韻一角,電影是在台灣中部的霧社取景,隔年於台灣、日本內地、滿洲國與中國佔領區上映,得到廣大迴響。
戰後台灣由國民政府接管後,莎韻之鐘遭撤除不知去向,莎韻紀念碑也被破壞。1997年宜蘭南澳鄉公所在原紀念碑之地建立莎韻紀念公園,並重鑄了一口莎韻之鐘置於公園內,還原這一段歷史。當然莎韻之鐘的故事可以說是日本理蕃政策、皇民化與軍國主義的象徵,但這仍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亦顯示了台灣歷史多層面的複雜性。
無論如何,「莎韻之鐘」這首歌曲的旋律十分優美,由當時著名的詩人西条八十所撰詞,知名歌手渡邊濱子所演唱,仍值得聆聽細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