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창작판소리 「토끼와 거북이」


時至周末,今天來介紹上次提到的판소리好了。朝鮮在17世紀晚期肅宗時期庶民階層的大眾文化開始興起,판소리亦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形成的庶民說唱藝術。판소리的起源很可能與薩滿巫歌有關,薩滿巫堂在跳神時的祭祀歌舞逐漸加入敘事內容,演變為具有連貫情節的說唱故事。到了18世紀末,판소리進入全盛期,朝鮮各地名唱輩出,也逐步形成目前所見到的판소리唱本,如常聽到的《春香歌》《沈清歌》《興夫歌》等等。

傳統的판소리演出是二人配合,一人站著手持扇子負責說唱,稱作소리꾼,另一人則是坐著負責擊鼓伴予節奏,稱為鼓手(고수)。19世紀中葉以前소리꾼幾乎都是男性,然而進入20世紀之後情勢則顛倒過來,女流名唱開始佔了大多數,到了現在판소리聲樂的傳承則幾乎都是以女性為主了。

這次介紹的판소리影片一樣是我非常喜歡的名唱朴愛莉的演出,這是現代創作的판소리劇目「兔子與烏龜」,以大家熟知的龜兔賽跑的故事改編為판소리的說唱形式,主要是讓小朋友能夠容易了解並親近傳統國樂,是판소리欣賞入門非常好的開始。傳統的판소리曲目裡面有不少的古語和艱澀的漢字語因此不大容易聽懂,而這個現代創作판소리則完全是用簡單易懂的現代韓語,朴愛莉無論是說或唱的咬字都非常清楚,相信大家應該不會太難理解。판소리是庶民藝術,傳統都是在市集或節慶聚會場合演出,沒有舞台,觀眾就圍繞著소리꾼聽她表演,因此판소리的演出還帶有與觀眾的互動成份。朴愛莉的演出,無論表情、身段、唱功都十分到位,內容逗趣表情生動,很能帶動現場觀眾的氣氛,非常推薦給大家欣賞,若能對韓國傳統說唱藝術產生點興趣則願足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