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5日 星期日
韓國古典詩歌概說
去年聖誕節舉辦的韓國語板第15次板聚,或許有些朋友因為節日的關係不便參加板聚,故按照往例在此和大家分享在板聚時我所主講之題目「韓國古典詩歌概說」的投影片。
[投影片於此下載]
繼近二年前的第九次板聚後再次分享韓國文學的主題,從三國早期的漢文詩歌開始,依照朝代順序解說新羅鄉歌、百濟歌謠、高麗俗謠,以及朝鮮的時調與歌辭,希望能讓參與的朋友們簡單了解古代韓語歌謠的體裁,並試著揉合詩歌背後的歷史故事及相關的韓劇或電影欣賞,以期讓外國文學這樣生硬的主題不會那麼無趣。
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參考一下投影片,也希望下次能夠在板聚見到各位喔。
2012年1月7日 星期六
《龍飛御天歌》第三、四章
繼上一次讀了《龍飛御天歌》最初二章,今天再來讀一讀第三章和第四章吧!
第三、四章的韓文和漢文部分都不算太難,但困難之處則是在於其背後的歷史典故。這兩章的結構都是用對比的方式,比較中國周朝的始祖與朝鮮太祖的曾祖父穆祖李安社的故事,藉以說明穆祖的行跡和周朝先祖們是一樣的。《龍飛御天歌》編撰的目的就是在於說明朝鮮王朝順天應人的正當性,別忘了朝鮮是太祖李成桂是用篡位的手段取得高麗的王位的,並非是革命而建立的王朝,在儒教思想上這是不忠的大逆。世宗大王命令編寫此歌就是希望向臣民宣說朝鮮王朝創立的正統性,所以才不斷拿朝鮮先祖的故事牽合周朝先祖,以強調麗鮮之替就如同周之勝殷,雖然我個人覺得還是有些地方蠻牽強的。
商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可信的王朝,但是商王實際控制的領土有限,實際統治區域外仍有很多氏族部落的邦國,而商王則是這些邦國的共主。距商遙遠的西方有個小部落就是周,周國老實說文化並不發達。周族人原本是居住在現今的山西省中南部一帶,在周族始祖棄的曾孫公劉時,遷居到豳,就是現在的陝西省旬邑縣。周遷至豳之後發展逐漸穩定下來,從遊牧漸轉化農耕的文化形態。一直到了公劉的九世孫古公亶父時已經有基本的規模,由於周的北方與遊牧民族接壤,時常侵擾。古公亶父時玁狁和戎狄來攻打周要求財物,古公亶父便給了他們許多馬匹和珠玉。但是後來戒狄又再次入侵,這次他們要求的是土地和人民,這時周國的人民皆感憤怒,想要與戎狄決一死戰。但由於古公亶父不願見到人民為了他上戰場犧牲,便決定將土地和人民讓給戎狄,自己另擇他處棲身。古公亶父和一群部下離開豳,跋山涉水越過現今的渭水,來到了一處稱作岐山的地方,就是現今的陝西省岐山縣。古公亶父便選擇在岐山安定下來,而原本在豳的人民們後來也都紛紛跟隨亶父搬到岐山,附近的人也因亶父的仁政而歸附,周國因此得到快速的發展。岐山又稱為周原,這也是周國的國號之始。古公亶父的孫子就是周文王,曾孫周武王滅商後,因周國王業是從古公亶父開始,追封古公亶父為周太王。
「昔周大王」:指的是周太王古公亶父。
「豳」:音ㄅㄧㄣ,古地名,周先祖公劉所立之都城,今陝西省旬邑縣。此字又通「邠」。
「狄人」:指周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戎狄。
「岐山」:古地名,周太王古公亶父所遷之都城,今陝西省岐山縣。岐山自周太王開始,在周武王滅商之後一直是西周的都城,一直到周平王東遷雒邑(今洛陽)為止。
第三、四章的韓文和漢文部分都不算太難,但困難之處則是在於其背後的歷史典故。這兩章的結構都是用對比的方式,比較中國周朝的始祖與朝鮮太祖的曾祖父穆祖李安社的故事,藉以說明穆祖的行跡和周朝先祖們是一樣的。《龍飛御天歌》編撰的目的就是在於說明朝鮮王朝順天應人的正當性,別忘了朝鮮是太祖李成桂是用篡位的手段取得高麗的王位的,並非是革命而建立的王朝,在儒教思想上這是不忠的大逆。世宗大王命令編寫此歌就是希望向臣民宣說朝鮮王朝創立的正統性,所以才不斷拿朝鮮先祖的故事牽合周朝先祖,以強調麗鮮之替就如同周之勝殷,雖然我個人覺得還是有些地方蠻牽強的。
- 사시어,動詞原形是살다
- 열으시니
- 사이에
- 這動詞在古語是侵犯的意思,現代語譯침범하므로
- 옮으심도,現代語動詞原形是옮다
- 하늘
- 뜻이시니
商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可信的王朝,但是商王實際控制的領土有限,實際統治區域外仍有很多氏族部落的邦國,而商王則是這些邦國的共主。距商遙遠的西方有個小部落就是周,周國老實說文化並不發達。周族人原本是居住在現今的山西省中南部一帶,在周族始祖棄的曾孫公劉時,遷居到豳,就是現在的陝西省旬邑縣。周遷至豳之後發展逐漸穩定下來,從遊牧漸轉化農耕的文化形態。一直到了公劉的九世孫古公亶父時已經有基本的規模,由於周的北方與遊牧民族接壤,時常侵擾。古公亶父時玁狁和戎狄來攻打周要求財物,古公亶父便給了他們許多馬匹和珠玉。但是後來戒狄又再次入侵,這次他們要求的是土地和人民,這時周國的人民皆感憤怒,想要與戎狄決一死戰。但由於古公亶父不願見到人民為了他上戰場犧牲,便決定將土地和人民讓給戎狄,自己另擇他處棲身。古公亶父和一群部下離開豳,跋山涉水越過現今的渭水,來到了一處稱作岐山的地方,就是現今的陝西省岐山縣。古公亶父便選擇在岐山安定下來,而原本在豳的人民們後來也都紛紛跟隨亶父搬到岐山,附近的人也因亶父的仁政而歸附,周國因此得到快速的發展。岐山又稱為周原,這也是周國的國號之始。古公亶父的孫子就是周文王,曾孫周武王滅商後,因周國王業是從古公亶父開始,追封古公亶父為周太王。
「昔周大王」:指的是周太王古公亶父。
「豳」:音ㄅㄧㄣ,古地名,周先祖公劉所立之都城,今陝西省旬邑縣。此字又通「邠」。
「狄人」:指周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戎狄。
「岐山」:古地名,周太王古公亶父所遷之都城,今陝西省岐山縣。岐山自周太王開始,在周武王滅商之後一直是西周的都城,一直到周平王東遷雒邑(今洛陽)為止。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龍飛御天歌》第一、二章
最近好像看「樹大根深」的人還不少,相信大家應該知道為何這齣戲的劇名要取名為「뿌리 깊은 나무」吧,這是出自《龍飛御天歌》的第二章中「根深之木,風亦不扤…」的第一句話。拿出你的韓幣一萬元紙鈔,在世宗大王頭像的左邊日月五峰圖上有一段韓文詩,仔細看一看就是這一段喔!
《龍飛御天歌》是世宗大王發明韓文之後,第一個用韓文所寫成的作品,是歷史上第一本韓文書,由鄭麟趾等人奉王命所編撰的一部講述朝鮮開國故事的長篇詩歌,共有125章。《龍飛御天歌》與隨後由世宗大王親撰的《月印千江之曲》合稱韓文發明初期韓文詩歌的雙璧,也是我們研究韓文發明時期的中世韓語及初期正書法的珍貴資料。
藉著看樹大根深的這個機會,我打算在新的一年再把《龍飛御天歌》重新完整讀一遍,並嘗試整理解讀和大家分享。詩歌的內容都是五百多年前的古韓文因此並不是很容易能讀懂,我會試著以注釋的方式來解釋。今天就從第一章和第二章開始吧,希望我這次能持之以恆。
「海東」:古代韓國的自稱,位在中原外海以東。
「六龍」:這是出自《周易》乾卦的典故,乾卦彖辭:「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在這裡六龍借代指稱朝鮮開國的六位大王,分別是穆祖李安社、翼祖李行里、度祖李椿、桓祖李子春、太祖李成桂、太宗李芳遠,其中太祖以前的廟號是追封的。
「古聖」:這裡指中國古代的聖君
「同符」:符節相同之意,符節是古代用以相合確認的憑證。這裡是出自《孟子》離婁下的典故:「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孟子這段是在講堯舜和周文王,而在這首歌裡指的是朝鮮開國六位大王的言行與中國古代聖君是一樣的。 「扤」:音ㄨˋ,動搖的意思。
「灼」:這裡是明亮照耀的意思。
「蕡」:音ㄈㄣˊ,草木果實很多的樣子。
這裡面有幾個古語沒有仔細說明可能會讓人誤解。 第二章第一句的最後一段 여름 하느니 (느的母音是一個點),하느니的原形是하다,不過這裡的하다並不是我們所學的現代語的動詞,하다在古語形容詞是「多」的意思。現代語的하다在古韓文裡面第一個字的母音不是ㅏ而是一個點(아래아),所以和하다(多)並不會搞混。 這裡여름是動詞열다(結果實)的名詞形,就是果實的意思,按現代的正書法應寫作열음。不過여름在古語中並不會和「夏天」這個詞搞混,因為現代語的여름在古語是녀름。這一整句合起來便是漢文的「有蕡其實」之意。
《龍飛御天歌》是世宗大王發明韓文之後,第一個用韓文所寫成的作品,是歷史上第一本韓文書,由鄭麟趾等人奉王命所編撰的一部講述朝鮮開國故事的長篇詩歌,共有125章。《龍飛御天歌》與隨後由世宗大王親撰的《月印千江之曲》合稱韓文發明初期韓文詩歌的雙璧,也是我們研究韓文發明時期的中世韓語及初期正書法的珍貴資料。
藉著看樹大根深的這個機會,我打算在新的一年再把《龍飛御天歌》重新完整讀一遍,並嘗試整理解讀和大家分享。詩歌的內容都是五百多年前的古韓文因此並不是很容易能讀懂,我會試著以注釋的方式來解釋。今天就從第一章和第二章開始吧,希望我這次能持之以恆。
- 나시어,現代語的動詞是날다
- 뿌리
- 나무는
- 바람에
- 움직이므로
- 꽃
- 좋고,現代語已口蓋音化
- 這裡是열매的意思,不是夏天
- 샘이
- 물은
- 가물에
- 그치지 않으므로
- 내가,내是河川之意,가是主格助詞
- 바다에
「海東」:古代韓國的自稱,位在中原外海以東。
「六龍」:這是出自《周易》乾卦的典故,乾卦彖辭:「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在這裡六龍借代指稱朝鮮開國的六位大王,分別是穆祖李安社、翼祖李行里、度祖李椿、桓祖李子春、太祖李成桂、太宗李芳遠,其中太祖以前的廟號是追封的。
「古聖」:這裡指中國古代的聖君
「同符」:符節相同之意,符節是古代用以相合確認的憑證。這裡是出自《孟子》離婁下的典故:「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孟子這段是在講堯舜和周文王,而在這首歌裡指的是朝鮮開國六位大王的言行與中國古代聖君是一樣的。 「扤」:音ㄨˋ,動搖的意思。
「灼」:這裡是明亮照耀的意思。
「蕡」:音ㄈㄣˊ,草木果實很多的樣子。
這裡面有幾個古語沒有仔細說明可能會讓人誤解。 第二章第一句的最後一段 여름 하느니 (느的母音是一個點),하느니的原形是하다,不過這裡的하다並不是我們所學的現代語的動詞,하다在古語形容詞是「多」的意思。現代語的하다在古韓文裡面第一個字的母音不是ㅏ而是一個點(아래아),所以和하다(多)並不會搞混。 這裡여름是動詞열다(結果實)的名詞形,就是果實的意思,按現代的正書法應寫作열음。不過여름在古語中並不會和「夏天」這個詞搞混,因為現代語的여름在古語是녀름。這一整句合起來便是漢文的「有蕡其實」之意。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