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朴愛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朴愛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쑥대머리



今天是10月26日,在韓國近代史上是一個重要的日子。102年前1909年的10月26日上午九點,起草明治憲法並曾是大日本帝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大臣的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三顆子彈結束了性命。

日本在日俄戰爭戰勝俄國後,於1905年脅迫韓國簽署《乙巳保護條約》,大韓帝國的財政與外交事務完全交由日本處理,並設立韓國統監府負責監管韓國一切內政事務,韓國成為日本的保護國。伊藤博文正是日本派駐監管韓國的第一任韓國統監,伊藤在任內持續深化日本對韓國的控制,解散韓國軍隊,逼迫試圖對抗日本的韓國皇帝高宗讓位給皇太子,即韓國第二代也是最後一代皇帝純宗。

在韓國軍隊被強迫解散由日軍全面駐劄後,一位名叫安重根的年輕人潛往俄國遠東邊疆區的首府海參崴,加入了當地的韓國青年會,結集抗日志士,投身義兵活動。1909年由於日本與俄國在滿洲利益分配問題,俄國財政大臣戈果甫佐夫邀請伊藤博文前往哈爾濱共同協商,安重根得知伊藤博文將前往哈爾濱,便準備了白朗寧手槍,偽扮成日本人前往哈爾濱。就在伊藤博文步出哈爾濱火車站後,安重根混在歡迎的人群之中,掏出手槍連開六槍,其中三槍擊中伊藤博文的後腦,半小時後伊藤博文便斷氣了。安重根立刻當場被逮捕,被關進了日本關東州的旅順監獄,在隔年的3月26日於旅順監獄中遭絞刑處決成仁。

在安重根暗殺伊藤博文後,1910年8月22日,大韓帝國總理李完用與日本代表寺內正毅簽署《韓日併合條約》,大韓帝國正式併入大日本帝國,韓國皇室成為日本王族,韓國統監府與原韓國政府機關合併改為朝鮮總督府,韓國滅亡。

本次分享的影片是二年前KBS舉辦的「安重根義士義舉一百周年紀念音樂會」中的演出片段,是我最喜愛的名唱朴愛莉所演唱的「亂髮」。「亂髮」是傳統판소리曲目《春香歌》裡面獄中歌的其中一段,春香在拒絕使道卞學道的守廳要求之後,卞學道一怒之下便將春香關進大牢等候處決,春香在獄中便唱起了「亂髮」這首曲子,表明自己守貞永不變節的堅定心意。朴愛莉的演唱之中悲慽的絕望深深動人,在哀絕的歌聲之中卻又隱隱透露著不願屈服的堅決意志,搭配著後方螢幕中安重根義士的告大韓同胞書,不禁令人回想起一百年前在旅順監獄內安重根義士赴死的壯士義烈之情。

以這首美麗淒絕的歌曲與大家分享,並紀念102年前的改變東亞歷史的今天。

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창작판소리 「토끼와 거북이」


時至周末,今天來介紹上次提到的판소리好了。朝鮮在17世紀晚期肅宗時期庶民階層的大眾文化開始興起,판소리亦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形成的庶民說唱藝術。판소리的起源很可能與薩滿巫歌有關,薩滿巫堂在跳神時的祭祀歌舞逐漸加入敘事內容,演變為具有連貫情節的說唱故事。到了18世紀末,판소리進入全盛期,朝鮮各地名唱輩出,也逐步形成目前所見到的판소리唱本,如常聽到的《春香歌》《沈清歌》《興夫歌》等等。

傳統的판소리演出是二人配合,一人站著手持扇子負責說唱,稱作소리꾼,另一人則是坐著負責擊鼓伴予節奏,稱為鼓手(고수)。19世紀中葉以前소리꾼幾乎都是男性,然而進入20世紀之後情勢則顛倒過來,女流名唱開始佔了大多數,到了現在판소리聲樂的傳承則幾乎都是以女性為主了。

這次介紹的판소리影片一樣是我非常喜歡的名唱朴愛莉的演出,這是現代創作的판소리劇目「兔子與烏龜」,以大家熟知的龜兔賽跑的故事改編為판소리的說唱形式,主要是讓小朋友能夠容易了解並親近傳統國樂,是판소리欣賞入門非常好的開始。傳統的판소리曲目裡面有不少的古語和艱澀的漢字語因此不大容易聽懂,而這個現代創作판소리則完全是用簡單易懂的現代韓語,朴愛莉無論是說或唱的咬字都非常清楚,相信大家應該不會太難理解。판소리是庶民藝術,傳統都是在市集或節慶聚會場合演出,沒有舞台,觀眾就圍繞著소리꾼聽她表演,因此판소리的演出還帶有與觀眾的互動成份。朴愛莉的演出,無論表情、身段、唱功都十分到位,內容逗趣表情生動,很能帶動現場觀眾的氣氛,非常推薦給大家欣賞,若能對韓國傳統說唱藝術產生點興趣則願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