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繼續來讀第七章與第八章吧,大家如果還有印象的話,我們從第一章開始到現在,都是在講朝鮮王朝先祖的故事,並且都拿來跟周王朝建國的故事比較,藉以宣傳強化朝鮮王朝順天應人的統治正當性。而第七章與第八章也不例外,我們就來讀一讀吧!
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龍飛御天歌》第七、八章
今天我們繼續來讀第七章與第八章吧,大家如果還有印象的話,我們從第一章開始到現在,都是在講朝鮮王朝先祖的故事,並且都拿來跟周王朝建國的故事比較,藉以宣傳強化朝鮮王朝順天應人的統治正當性。而第七章與第八章也不例外,我們就來讀一讀吧!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韓文567歲生日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韓語方言淺論(一)— 慶尚方言〔音韻篇〕 경상도 사투리 [음운편]
雖然我們將「韓語」這樣的一個語言視為單一系統,但仍不能抹除韓語實際上是古代多種語言融合而成的一個語言群。上古的辰韓語、馬韓語,以及來自北方夫餘系民族的高句麗語,都對現今的韓語有不同的影響,故我們在探究韓語的方言時,也需考慮歷史的因素。我們這次要看的慶尚方言,其地理位置正是古代新羅的中心,深具新羅語的影響。
當然,方言區的劃分是依據主要的某些語言特徵而定,同一方言區內部也並非同質的。所以本篇文章中,僅能整理描述該方言區的主要特色,沒辦法各處一一細說。如果你對方言區內的各個地方的差異有興趣,可以多翻一些語言田野調查的資料來深究。
一、【音韻特徵】
1. 母音體系
首先我們先來看母音體系,慶尚方言的母音和標準語相比之下少了幾個 標準語有十個單母音,而慶尚方言只有六個,列表如下:
前 | 後 | ||
高 | ㅣ | ㅜ | |
ㅔ | ㅓ | ㅗ | |
低 | ㅏ |
大部分慶尚方言中,ㅡ與ㅓ不構成音韻對立,基本上是不分的;而ㅔ和ㅐ也是不分的,不構成音韻的對立。另外,標準語的圓唇單母音ㅚ與ㅟ在慶尚方言中讀作 [we] 和 [wi] ,不過標準語的ㅔ,ㅐ/ㅚ,ㅟ實際上也有越來越無法區分及雙母音化的傾向。
2. 子音體系
由於子音很多個,因此就不列表了,慶尚方言的子音和標準語最大的差別在於慶尚方言沒有ㅆ,因此쌀(米)與살(肉)聽起來是一樣的。
3. 半母音省略
標準語中的半母音 [j] 和 [w],在部分慶尚方言的發音中會被省略,舉例如下:
a. [j] 的省略(主要母音為 [o] 時)
慶尚方言 | 標準語 | |
---|---|---|
차포 | 차표 | 車票 |
학고 | 학교 | 學校 |
호자 | 효자 | 孝子 |
일오일 | 일요일 | 星期日 |
b. [w] 的省略(主要於慶尚南道地區)
慶尚方言 | 標準語 | |
---|---|---|
사가 | 사과 | 蘋果 |
자석 | 좌석 | 坐席 |
정얼 | 정월 | 正月 |
만언 | 만원 | 滿員 |
상캐 | 상쾌 | 爽快 |
4. 中世語的ㆍ (아래아)
ㆍ(아래아) 是中世語存在過的一個母音,它的諺文字母就是一個點,其音值據推測為 [ʌ],為非圓唇後舌中低母音。這個字母在1933年綴字法統一案中被廢止使用,因為標準語實際上已無此音。而中世語的아래아,目前僅濟州方言有保留,標準語大都變成ㅏ或ㅡ。在慶尚方言中比較複雜,在大邱附近大部分都變成ㅏ音。但在慶尚南道的南部沿海地區,中世아래아在雙唇音之後會唸成ㅗ,例如:
慶尚方言 | 標準語 | 中世韓語 | |
---|---|---|---|
몰 | 말 | ᄆᆞᆯ | 馬 |
폴 | 팔 | ᄑᆞᆯ | 手臂 |
포리 | 파리 | ᄑᆞ리 | 蒼蠅 |
5. 中世語的ㅿ (반시옷)
ㅿ是中世語的一個子音,訓民正音裡稱其為「半齒音」,其音值據推測為有聲齒齦擦音,IPA國際音標符號為 [z]。中世語的半齒音在現代標準語中通通都脫落掉,變為零聲母。在慶尚方言中則為無聲齒齦擦音ㅅ。有學者認為,這是慶尚方言保留了比中世韓語更為古老的上古韓語發音的緣故。
慶尚方言 | 標準語 | 中世韓語 | |
---|---|---|---|
가실 | 가을 | ᄀᆞᅀᆞᆯ | 秋天 |
마실 | 마을 | ᄆᆞᅀᆞᆯ | 村莊 |
여시 | 여우 | 여ᅀᆞ | 狐狸 |
부석 | 부엌 | 브ᅀᅥᆨ | 廚房 |
6. 中世語的ㅸ (가벼운비읍)
ㅸ也是中世語的一個子音,訓民正音稱為「唇輕音」,其音值為有聲雙唇擦音,IPA國際音標的符號為 [β]。中世語的雙唇擦音在現代標準語中大都變為圓唇母音 [u] 或 [o],但是在慶尚方言中則以雙唇塞音ㅂ保留下來,舉例如下:
慶尚方言 | 標準語 | 中世韓語 | |
---|---|---|---|
새비 | 새우 | 사ᄫᅵ | 蝦子 |
慶尚方言 | 標準語 | 中世韓語 | |
---|---|---|---|
추버 | 추워 | 치ᄫᅥ | 寒冷 (原形춥다) |
고분 | 고운 | 고ᄫᆞᆫ | 可愛的 (原形곱다) |
7. 前舌母音化
前舌母音化指的是原本的後舌母音ㅏ,ㅓ,ㅗ,ㅜ,當後接的音節為高前母音 [i] 或 [y] 時,被同化成前舌母音ㅐ,ㅣ的現象。這在慶尚方言以及全羅方言中可以見到:
慶尚方言 | 標準語 | |
---|---|---|
맥히다 | 막히다 | 被阻 |
맥이다 | 먹이다 | 餵 |
대리 | 다리 | 腿 |
배지 | 바지 | 褲子 |
구리이 | 구렁이 | 蟒蛇 |
8. 顎音化(口蓋音化)
所謂的顎音化 (palatalization) 是指發聲時受到高前母音 [i], [j] 等的影響,舌頭向上抬升靠近硬顎部位的現象,韓語稱作口蓋音化。我們的北京話實際上就有顎音化的現象,例如「北京」一詞,在明代是讀作「ㄅㄟˇ ㄍㄧㄥ」,因為「京」的 [j] (ㄧ) 音的影響產生了顎音化,使得ㄍ顎化為ㄐ。
在中世韓語中並沒有顎音化的現象,然隨著韓語的演變,不同方言產生不同的顎化現象。在標準語中僅有 t 音的顎音化,也就是我們一般學韓語時所學到的口蓋音化,例如漢字「天」在中世語讀作텬,而現代標準語則顎化為천;漢字「田」在中世語讀作뎐,現代標準語則顎化為전。慶尚方言和標準語一樣有 t 顎音化的現象 然而除了 t 音,在慶尚方言中,k 和 h 音也會發生顎音化,舉例如下:
慶尚方言 | 標準語 | |
---|---|---|
질 | 길 | 路 |
지름 | 기름 | 油 |
짐치 | 김치 | 泡菜 |
저우 | 겨우 | 好不容易 |
심 | 힘 | 力量 |
서 | 혀 | 舌頭 |
숭년 | 흉년 | 荒年 |
9. 聲調(重音)
慶尚方言與標準語一個重要的語音上的差別在於其韻律屬性 (prosody) ,慶尚方言是有聲調的語言,而標準語則沒有聲調。雖然這裡按照韓語語言學的傳統用「聲調」這個名詞,但是請不要想成漢語的四聲,慶尚方言的「聲調」比較像是pitch accent,和漢語的「聲調」tone不大相同。如果你有學過日語的話會比較容易了解pitch accent,日語即為pitch accent 語言。日語的「橋」和「箸」寫成假名都是「はし」,但是重音讀法不同:「橋」是「高高」調,而「箸」是「高低」調,重音不同意義就不同。
中世韓語是具有pitch accent的,而現代標準語中則無pitch accent。慶尚方言與部分咸鏡方言仍具有pitch accent的特徵,但與中世韓語的並不完全相同。慶尚方言的accent共分為「高、中、低」三種,accent是辨義屬性,重音不同意義隨之不同,舉幾個例子來看看:
單詞 | 高調 | 中調 | 低調 |
---|---|---|---|
기 | 旗 | 耳朵 | 螃蟹 |
말 | 馬 | 斗 | 話 |
배 | 梨 | 船 | 倍 |
손 | 客人 | 手 | 孫子 |
另外慶尚方言的accent在接上不同的助詞和語尾時會改變 ,例如질(路) 單獨時是讀中調,但加上同樣讀中調的助詞에之後,질會讀成高調,질에形成「高中」調的讀法。還有像是同樣的一個動詞잡다(抓),잡자(去抓吧) 讀作「高中」調,잡在這裡讀成高調;而잡는다(抓) 讀作「中高中」調,잡在這時又讀成中調了。
有關慶尚方言的音韻特徵就先介紹到這裡,本來想把慶尚方言的語法特徵一起寫的,但發現光是音韻的部分就已經寫得落落長了,因此語法的部分就留待下次再探討了。當然,不可能光看這些音韻上的特徵就能學會慶尚方言,如果你真的想學慶尚方言,多和慶尚道人聊天才是最好的方法。
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龍飛御天歌》第五、六章
從這次開始,我會嘗試更加仔細說明中世韓語解讀的部分,希望增進大家對於中世韓語的了解。由於本人並非韓語專班出身,如解釋有錯漏之處,還請不吝指教分享。
今天就讓我們來繼續讀第五章和第六章吧!這兩章一樣是接續前面第三、四章的內容,拿朝鮮太祖的曾祖父翼祖李行里的事蹟,與周朝先祖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功業相對比,藉以說明朝鮮取代高麗,如同周之滅商一般順天應人,以強化朝鮮王朝統治的正當性。
這二章的韓文句子比較艱澀一點,嘗試註解如下,希望能幫助大家理解句意。
- 現代韓語為가에 있는。這裡的中世韓語的結合為:ᄀᆞᆺ- 애-ㅿ,ᄀᆞᆺ是「邊、邊緣」的意思,現代韓語為가;而애則是中世韓語的方位格助詞之一,中世韓語方位格助詞要遵守母音調和,故有애與에兩種,因為前接的音節的母音ㆍ(아래아)是陽性母音,所以要搭配陽性母音的助詞애,在現代語中已不再遵循母音調和而僅保有에一種。這裡的ᄀᆞᆺ接上助詞애之後,終聲的ㅅ連至下一音節助詞的初聲,成為ᄀᆞ새,但是因為前後母音的有聲化,使得原本無聲的ㅅ同化為有聲的半齒音ㅿ,因而變成ᄀᆞᅀᅢ 。而最後面的終聲ㅿ則是中世韓語的冠形詞型語尾,相當於現代韓語的사이ㅅ,不過語法不大相同。
- 現代語為움을。움(洞窟)這個字的古語是우ᇡ,後面多了個終聲ㅎ,所以第二個終聲連到後面的助詞初聲變成움흘。
- 現代語為이르시니,這裡是「說」的意思。中世韓語的動詞原型為니ᄅᆞ다,演變至現代語時開頭初聲ㄴ因頭音法則脫落,而第二音節的母音ㆍ(아래아)變為後高母音ㅡ,故現代語動詞為이르다。
- 現代語為저러하시니。遠稱指示詞在中世韓語為뎌,到了近代韓語因為口蓋音化變為져,現代韓語介音脫落變為저。
- 現代語為안에 있는。這裡的變化和前面相同,是안ㅎ-애-ㅿ結合而成的,안後面添用終聲ㅎ為中世語的副詞格。
- 現代語為뵈옵느니。ᅀᆞᆸ語尾在中世語是表示謙遜的語尾,與表示尊敬的語尾시相對。中世語音節開頭的半齒音ㅿ在現代韓語中皆脫落,而母音ㆍ(아래아)變為後圓唇母音ㅗ,故現代語變為옵,不過這個語尾現在已很少用。
- 現代語為맡으실 것이므로。-ㄹᄊᆡ是中世韓語表示原因的語尾。
- 現代語為가가,第一個가是「邊、邊緣」的意思,第二個가是主格助詞。和前面一樣,가的古語是ᄀᆞᆺ,後面接上主格助詞이,終聲ㅅ連到主格助詞的音節開頭,被同化為有聲音的ㅿ,因而變成ᄀᆞᅀᅵ。
- 現代語為저자,「市集」的意思。
- 現代語為같으니。같다的古語為ᄀᆞᆮᄒᆞ다。
- 現代語為나라를。中世韓語裡面許多名詞,特別是母音ㅏ結尾的名詞,在與助詞連用時要添用終聲ㅎ與之結合。名詞나라(國家)就是這樣的詞,獨用時為나라,但若連接助詞的時候要加上ㅎ,所以當連接受格助詞ᄋᆞᆯ的時候,變為나라ᄒᆞᆯ。中世韓語之中,受格助詞一樣有區分陰陽性需遵守母音調和,分為ᄋᆞᆯ與을。因為前一個音節라為陽性母音,所以這裡要接陽性的受格助詞ᄋᆞᆯ。
第五章後半段則是模仿前段,講的是朝鮮太祖李成桂的曾祖父翼祖李行里的故事。李行里接替他的父親穆祖李安社當上了元朝遼陽行省的斡東地區的達魯花赤的職位,負責管理現在朝鮮半島東北部咸鏡道地區的女真人。但在任內李行里與當地的女真人產生對立,遭到女真人的奇襲。李行里帶著家人出逃,逃到圖們江河口附近的赤島上避難,李行里一樣在赤島上開鑿了洞穴以暫居,而赤島上的這個洞窟,到了朝鮮世宗時期仍然可見。將李行里與周太王相比,當然是有意要抬高朝鮮王朝先祖的地位。
第六章則是加強說明第五章的內容,以周王朝與朝鮮王朝來比較。殷商之德已衰落,故由周代之得以天下。漢文部分的「九圍」即是九州,《詩經.商頌.長發》:「上帝是祗,帝命式於九圍」,其代指天下之意,所以在韓文部分即用天下一詞。這裡的西水指的就是第五章提到的漆水與沮水,古公亶父為了不讓人民為他犧牲,選擇自己離開,但是原本住在豳的百姓們卻因古公亶父的仁德皆舉家追隨古公亶父,於是豳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少都跟著古公亶父來到西水岸邊,建立了聚落。
同樣的,高麗的氣運已盡,於是李氏取而代之。「大東」指的就是朝鮮半島,是韓國傳統的自稱之一。這裡講的是朝鮮太祖李成桂的高祖父穆祖李安社的故事,李安社一家原本住在全州,但因為妓生的問題得罪了當地的別監,於是舉家搬到江原道的三陟,而後又搬到宜州,即現今北韓江原道元山市。在元朝佔領了半島東北地區建立雙城總管府之後,李安社接受了元朝的官職成為達魯花赤,移居到現在的咸鏡道地方。在李安社離開全州之時,全州許多百姓崇慕李安社的仁德,舉家追隨李安社,傳說當時跟著李安社的就有一百七十餘戶,隨著他到了江原道與咸鏡道地方落腳,在東岸的日本海之濱,建立了聚落。拿朝鮮先祖這樣與周室先祖相似的事蹟對比,藉以說明朝鮮建國早有預兆,乃是上承天意。
世宗大王下令編撰龍飛御天歌其目的之一,便是要藉以宣傳強化朝鮮王朝的正當性。與周武王順天應人高舉義旗推翻殷商不同,朝鮮太祖李成桂是以篡位的方式,強迫高麗最後一位國王恭讓王禪位給他的,不符儒教忠君思想傳統,且最後幾位高麗國王也並非暴君,並沒有推翻的正當性。是故在龍飛御天歌之中,不斷拿周代的故事對照,將朝鮮實質的篡位重新定位為湯武之易姓革命,也算是當年一種政治宣傳的手段了。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古代韓語的漢字表記系統
韓文發明之前,朝鮮半島使用的文字系統的確是漢字沒錯,至於實際使用的語言,當然還是古代的韓國語。韓語與漢語無論在語法或構詞之上特性截然不同,而漢字起初是為表記漢語而設計的,因此漢字當然並不適合用以表記韓語,不過古代的韓國人一開始也沒有其它的選擇。
西元三世紀時漢字傳入朝鮮半島,大約五世紀之後半島三國的漢字使用已相當成熟。最初三國的漢字文獻完全是漢文式的,也就是用漢語寫作,和中土漢文差異不大,但是畢竟實際使用的語言並非漢語,而漢字所記錄的也不是韓語。為了讓韓語能夠文字化,古代韓國人嘗試過很多方式用漢字來記錄古代韓語。
最初的嘗試為調整語句中漢字的語順,將其改為韓語的語順。在慶州出土的西元六世紀的《壬申誓記石銘》中,可以看到如下的例子:
「二人并誓記,天前誓,今自三年以後,忠道執持,過失無誓」
可以看到這個碑銘上的句子完全不是漢文的語順,而是類似韓語這樣 SOV 語言的句子。像是最後一句「過失無誓」就是韓語的語順,而正確的漢文語順應為「誓無過失」。這樣的表記方式我們稱其為「誓記式」,其名稱即來自這個誓記石銘。在五世紀後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留下許多石碑,其文內容皆以誓記式記錄。
誓記式是古代韓國人最初的試驗,雖然調整了語序較符合韓國人語言的思考方式,但其仍非韓語,其中語彙與語法虛詞仍然不是韓語,並不是完整的韓語表記方法。在西元十世紀時,也就是新羅統一三國前後,一種新的韓語表記方式產生了。這種表記方法我們稱作「鄉札」,鄉就是 local 的意思,札則是文字。以鄉札所記錄的作品至今傳世的很少,僅有 25 首我們稱作「鄉歌」的作品流傳下來。
鄉札是利用漢字的「音」與「訓」用以記錄古代韓語的一種複雜的系統。我們以最早也是最有名的一首鄉歌《薯童謠》為例,其全文如下:
「善花公主主隱,他密只嫁良置古。薯童房乙,夜矣卯乙抱遣去如」
全部都是漢字,但是相信除非你是研究古代韓語的學者,不然應該是讀不懂的。在實詞的部分,鄉札以漢字的訓讀來表示,而虛詞的部分則採用音讀。
我們來嘗試解讀一下後面二句就好,「薯童房乙」這句:前二個字薯童是實詞,我們可以唸漢字音 서동,或是解讀為純韓語 맛둥 也可以,這二種都有學者專書支持,反正意思就是薯童。
「房」是古代韓語裡面對人的蔑稱,讀作 방,這個詞到現代韓語仍然存在,像是女生稱呼丈夫為「서방님」,漢字雖然寫作「書房님」,但是其語源和「書房」沒有關係,是從十五世紀之後才產生用同音漢字記錄的詞彙。
「乙」是虛詞,用以表示韓語的受格助詞,就是現代的 을。不過在古代韓語中受格助詞有區分陰陽性,要遵守母音調和,在這裡要讀作 ᄋᆞᆯ。(ㆍ是已經消失的韓語母音 아래아,不知道沒關係,反正當作受格助詞就好)。所以「薯童房乙」整句用現代韓語來寫就是 서동방을。
「夜矣卯乙抱遣去如」:第一個字「夜」是實詞,讀作 밤,就是韓語夜晚的意思。第二個字「矣」則是虛詞,表示韓語的時間格助詞,也就是現代的 에,不過一樣在古代韓語中這個助詞有分陰陽性,在這裡要讀作 ᄋᆡ,因為 밤 母音是陽性。
「卯乙」要合在一起解讀,二個字都是音讀,卯讀作 모,而乙則是表示終聲 ㄹ,所以合起來是 몰,這個詞在古代韓語是 모ᄅᆞ다 (不知道)的副詞形,可譯為「偷偷地」的意思。(모ᄅᆞ다 在現代韓語是 모르다)
「抱」是實詞,表示動詞 안다(擁抱)的語幹 안
「遣」是虛詞,用以表記韓語的連接語尾 고
「去」是實詞,表示動詞 가다(去)的語幹 가
「如」是虛詞,用以表記韓語的終結語尾 다
所以「夜矣卯乙抱遣去如」整句用現代韓語來寫的話就是:밤에 몰래 안고가다。這二句合在一起,就是「晚上偷偷地去抱薯童」的意思了。
看了解讀之後有沒有感到一陣頭昏腦脹的感覺?鄉札的確是個很複雜的系統,但是這是古代韓國人為了以漢字完整表記韓語所做出的相當大的努力與成就,鄉札已經是個可以完整記錄韓語的成熟文字系統。
我們若是要將現代韓語的「我是學生」該句 나는 학생입니다 用鄉札來寫的話,可以記錄為「吾隱學生是音尼多」。不過由於流傳下來的鄉歌作品太少,仍然有部分地方至今未能完全解讀出來。
雖然鄉札是個完整的系統,但是實在太過複雜且不易學習使用,在十三世紀之後再也沒有任何和鄉札有關的文字資料流傳下來了。
除了鄉札之外,與鄉札在同一個時間發展出另一種文字系統,稱作「吏讀」。相傳是新羅人薛聰所發明,不過這樣的系統應該不是單一一個人發明出來的。相較鄉札是完整的韓語文字系統,吏讀則比較像是誓記式和鄉札的混和體。吏讀把漢文改成韓語的語順,然後在漢字詞後面添加類似鄉札的韓語虛詞。
我們以十四世紀末朝鮮初年的《大明律直解》一書為例,這本是解釋明朝的律法的書。這本書有漢文和吏讀二個版本,可以對照來看,我們看其中一句:
吏讀:「徒役年限內良中 老疾是去等 如前論之為乎事」
漢文:「若在徒役年限內老疾,亦如之」
吏讀句子中有標顏色的地方表示是韓語語法成份,未標色者則是漢文的內容 。
「良中」是表示中世韓語的時間格助詞아ᄒᆡ,相當於現在的에。
「是」是訓讀詞,表示韓語的動詞이다的語幹이。
「去等」是中世韓語的假定連接語尾,跟現代韓語一樣讀作 거든,為「如果」之意。
「為」是表示中世韓語的動詞 ᄒᆞ다 (做)的語幹 ᄒᆞ (現代韓語為하)。
「乎」是表示中世韓語尊敬態的冠形詞形語尾 온。
「事」是訓讀,表示韓語的依存名詞 일 (事情)。
我們知道了這些吏讀的虛詞所對應的韓語語法成份之後,基本上就不難解讀這句話了吧!吏讀的使用歷史相當悠久,其與漢文並用相當長的時間。高麗與朝鮮的官方文書除了漢文之外,亦有許多吏讀的版本。就算韓文發明之後仍然持續有吏讀文書存在,一直到十九世紀晚期都仍在使用。不過基本上吏讀仍然是以漢文為宗,只是加入了韓語的句法成份幫助閱讀與理解。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種系統:誓記式、鄉札、吏讀之外,還有一種系統也要提一下,那就是「口訣」。其所表示的部分稱作「點吐」,所謂的「吐」就是指韓語的助詞語尾。口訣大概一樣在十世紀之後開始有相關的文獻出現,高麗時期之後漸增多。但是口訣基本上比較算是輔助漢文學習的一種手段,舉例如下:
「天地之間萬物之中厓 唯人是 最貴為尼 所貴乎人者隱 以其有五倫也羅」
有標注顏色的部分就是口訣,「厓」表示韓語的方位格助詞 에,「是」表示韓語的主格助詞 이,「為」是動詞 ᄒᆞ다(做)的語幹 ᄒᆞ(現代韓語為 하)。「尼」則是表示韓語的語尾 니,「隱」則是韓語的助詞 는,而最後的「羅」則是表示引用的助詞 라。
若把這些稱作「吐」的口訣漢字全部拿掉,會發現這仍然是完整的漢文語句。另外由於口訣的吐用漢字來表記,筆畫太多書寫實在太浪費時間,因此後來韓國人把口訣使用的漢字進行筆畫刪減,創造出特殊的口訣記號。 像是「厓」簡化為「厂」,「尼」省改為「匕」等。韓國人所發明的口訣記號中,有不少記號和日文的片假名很像,當然讀音和片假名不相同,只是同為漢字偏旁的化簡而已。口訣的目的主要是幫助漢文句子的閱讀,因此流傳下來的口訣文獻中,很多口訣記號都是直接標注在漢文句子的旁邊。
誓記式漢文、鄉札、口訣、吏讀,都是古代韓國人為了記錄韓語所做的各種嘗試,利用外來的漢字,想辦法用漢字將韓語文字化,也因為有了這樣的漢字記錄的文獻,讓現在的我們得以研究了解古代的韓語到底是什麼樣的語言。拜偉大的世宗大王之賜,韓語終於能夠擺脫這個極不合身的漢字系統,若是我們現在學習韓語得從鄉札這樣複雜的系統開始學習,不知會是何種光景。
2012年1月7日 星期六
《龍飛御天歌》第三、四章
第三、四章的韓文和漢文部分都不算太難,但困難之處則是在於其背後的歷史典故。這兩章的結構都是用對比的方式,比較中國周朝的始祖與朝鮮太祖的曾祖父穆祖李安社的故事,藉以說明穆祖的行跡和周朝先祖們是一樣的。《龍飛御天歌》編撰的目的就是在於說明朝鮮王朝順天應人的正當性,別忘了朝鮮是太祖李成桂是用篡位的手段取得高麗的王位的,並非是革命而建立的王朝,在儒教思想上這是不忠的大逆。世宗大王命令編寫此歌就是希望向臣民宣說朝鮮王朝創立的正統性,所以才不斷拿朝鮮先祖的故事牽合周朝先祖,以強調麗鮮之替就如同周之勝殷,雖然我個人覺得還是有些地方蠻牽強的。
- 사시어,動詞原形是살다
- 열으시니
- 사이에
- 這動詞在古語是侵犯的意思,現代語譯침범하므로
- 옮으심도,現代語動詞原形是옮다
- 하늘
- 뜻이시니
商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可信的王朝,但是商王實際控制的領土有限,實際統治區域外仍有很多氏族部落的邦國,而商王則是這些邦國的共主。距商遙遠的西方有個小部落就是周,周國老實說文化並不發達。周族人原本是居住在現今的山西省中南部一帶,在周族始祖棄的曾孫公劉時,遷居到豳,就是現在的陝西省旬邑縣。周遷至豳之後發展逐漸穩定下來,從遊牧漸轉化農耕的文化形態。一直到了公劉的九世孫古公亶父時已經有基本的規模,由於周的北方與遊牧民族接壤,時常侵擾。古公亶父時玁狁和戎狄來攻打周要求財物,古公亶父便給了他們許多馬匹和珠玉。但是後來戒狄又再次入侵,這次他們要求的是土地和人民,這時周國的人民皆感憤怒,想要與戎狄決一死戰。但由於古公亶父不願見到人民為了他上戰場犧牲,便決定將土地和人民讓給戎狄,自己另擇他處棲身。古公亶父和一群部下離開豳,跋山涉水越過現今的渭水,來到了一處稱作岐山的地方,就是現今的陝西省岐山縣。古公亶父便選擇在岐山安定下來,而原本在豳的人民們後來也都紛紛跟隨亶父搬到岐山,附近的人也因亶父的仁政而歸附,周國因此得到快速的發展。岐山又稱為周原,這也是周國的國號之始。古公亶父的孫子就是周文王,曾孫周武王滅商後,因周國王業是從古公亶父開始,追封古公亶父為周太王。
「昔周大王」:指的是周太王古公亶父。
「豳」:音ㄅㄧㄣ,古地名,周先祖公劉所立之都城,今陝西省旬邑縣。此字又通「邠」。
「狄人」:指周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戎狄。
「岐山」:古地名,周太王古公亶父所遷之都城,今陝西省岐山縣。岐山自周太王開始,在周武王滅商之後一直是西周的都城,一直到周平王東遷雒邑(今洛陽)為止。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龍飛御天歌》第一、二章
《龍飛御天歌》是世宗大王發明韓文之後,第一個用韓文所寫成的作品,是歷史上第一本韓文書,由鄭麟趾等人奉王命所編撰的一部講述朝鮮開國故事的長篇詩歌,共有125章。《龍飛御天歌》與隨後由世宗大王親撰的《月印千江之曲》合稱韓文發明初期韓文詩歌的雙璧,也是我們研究韓文發明時期的中世韓語及初期正書法的珍貴資料。
藉著看樹大根深的這個機會,我打算在新的一年再把《龍飛御天歌》重新完整讀一遍,並嘗試整理解讀和大家分享。詩歌的內容都是五百多年前的古韓文因此並不是很容易能讀懂,我會試著以注釋的方式來解釋。今天就從第一章和第二章開始吧,希望我這次能持之以恆。
- 나시어,現代語的動詞是날다
- 뿌리
- 나무는
- 바람에
- 움직이므로
- 꽃
- 좋고,現代語已口蓋音化
- 這裡是열매的意思,不是夏天
- 샘이
- 물은
- 가물에
- 그치지 않으므로
- 내가,내是河川之意,가是主格助詞
- 바다에
「海東」:古代韓國的自稱,位在中原外海以東。
「六龍」:這是出自《周易》乾卦的典故,乾卦彖辭:「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在這裡六龍借代指稱朝鮮開國的六位大王,分別是穆祖李安社、翼祖李行里、度祖李椿、桓祖李子春、太祖李成桂、太宗李芳遠,其中太祖以前的廟號是追封的。
「古聖」:這裡指中國古代的聖君
「同符」:符節相同之意,符節是古代用以相合確認的憑證。這裡是出自《孟子》離婁下的典故:「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孟子這段是在講堯舜和周文王,而在這首歌裡指的是朝鮮開國六位大王的言行與中國古代聖君是一樣的。 「扤」:音ㄨˋ,動搖的意思。
「灼」:這裡是明亮照耀的意思。
「蕡」:音ㄈㄣˊ,草木果實很多的樣子。
這裡面有幾個古語沒有仔細說明可能會讓人誤解。 第二章第一句的最後一段 여름 하느니 (느的母音是一個點),하느니的原形是하다,不過這裡的하다並不是我們所學的現代語的動詞,하다在古語形容詞是「多」的意思。現代語的하다在古韓文裡面第一個字的母音不是ㅏ而是一個點(아래아),所以和하다(多)並不會搞混。 這裡여름是動詞열다(結果實)的名詞形,就是果實的意思,按現代的正書法應寫作열음。不過여름在古語中並不會和「夏天」這個詞搞混,因為現代語的여름在古語是녀름。這一整句合起來便是漢文的「有蕡其實」之意。
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日韓語之歐美漢字國名
戰前日語的國名音譯多搭配漢字,而韓語十九世紀中葉後開始從日語大量借入詞彙,包括了這些國名漢字,不過當時韓語在借入日語詞時採行的是單純借漢字而不借日語發音,所以韓語西方國家的國名有些很奇怪的原因即是如此。
整理一些國名的例子如下:
英國:英吉利 (イギリス) ,來自葡萄牙語Inglês,簡稱英國,韓語為영길리,現已不用,略稱영국
美國:亞米利加 (アメリカ),來自英語America,簡稱米國,韓語為아미리가,現已不用,略稱미국
法國:佛蘭西 (フランス),來自英語France,韓語為불란서,現已不用,改譯프랑스
德國:獨逸 (ドイツ),來自荷蘭語Duits,韓語為독일,現仍沿用
俄國:露西亞 (ロシア),來自俄語Россия(Rossija),韓語為노서아,現已不用,改譯러시아
荷蘭:和蘭 (オランダ),來自葡萄牙語Holanda,韓語為화란,現已不用,改譯네덜란드
瑞士:瑞西 (スイス),來自德語Suisse,韓語為서서,現已不用,改譯스위스
西班牙:西班牙 (スペイン),來自英語Spain,韓語為서반아,現已不用,改譯스페인
葡萄牙:葡萄牙 (ポルトガル),來自英語Portugal,韓語為포도아,現已不用,改譯포르투갈
義大利:伊太利亞 (イタリア),來自義大利語Italia,韓語為이태리아,現已不用,改譯이탈리아
比利時:白耳義 (ベルギー),來自英語Belgium,韓語為백이의,現已不用,改譯벨기에
奧地利:墺太利 (オーストリア),來自英語Austria,韓語為오태리,現已不用,改譯오스트리아
匈牙利:洪牙利 (ハンガリー),來自英語Hungary,韓語為홍아리,現已不用,改譯헝가리
加拿大:加奈陀 (カナダ),來自英語Canada,韓語為가나다,現已不用,改譯캐나다
澳洲:濠太剌利 (オーストラリア),來自英語Australia,韓語為호태자리,簡稱호주(濠洲),濠洲現仍沿用
巴西:伯剌西爾 (ブラジル),來自葡萄牙語Brasil,韓語為백랄서이,現已不用,改譯브라질
土耳其:土耳古 (トルコ),來自葡萄牙語Turco,韓語為토이고,現已不用,改譯터키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百濟語
最近正好在讀關於百濟語的一些書籍,來聊一聊百濟語是個什麼樣的語言吧。
事實上,百濟語至今還是留有一些語料的紀錄,但這些紀錄已很難用以重構百濟語。有關百濟語的語料,目前研究主要集中於《三國史記》和《日本書記》裡面關於百濟的人名和地名的記載,分析這些百濟名詞的語音對應。不像新羅語至少還有十四首鄉歌,百濟語至今仍無完整句子的語料。
百濟語目前的語料都是用漢字記載的,但是實際上數量並不多。去年讀了漢陽大學嚴翼相教授關於漢字音的專書,他用於構擬百濟語的資料是以《三國史記》地理志裡面147個百濟地名,從地名的異名以及新羅景德王時期的地名更動等,來推測這些漢字於百濟語的語音。
最近入手一本北海商科大學水野俊平教授的關於百濟語的書籍,他是以《日本書記》裡面的用以表記百濟名詞的音假名,來推擬百濟語假名的發音。對於百濟的語言及歷史,《日本書記》的記載同樣十分重要,不過在百濟語的研究上,在韓國卻不像《三國史記》那麼受到重視。在此略述水野俊平教授的研究方法,若對百濟語有興趣的板友們或可參考。
他嘗試從《日本書記》之中,抽取出用以表示百濟固有名詞的音假名。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假名不是現在日文的平假名與片假名,而是日本書記中近似萬葉假名的完整漢字式的發音表記。音假名指的是表示音讀的假名,而盡量排除訓讀字。當然實際上要區分百濟固有名詞的漢字哪些是音讀哪些是訓讀並沒有那麼容易,他基本上參考過去的一些研究來擇定音假名,並排除較明顯受到漢語影響的詞彙,共抽出百濟固有名詞音假名230個,用類似的方式亦抽出日本固有名詞音假名301個。
下一步是要證明《日本書記》裡面的百濟音假名和日本音假名有顯著的不同。若是百濟音假名和日本音假名在分布和使用上的特徵幾乎一樣的話,那麼日本書記裡面的百濟音假名就很可能是古代日本人依上代日語來音譯百濟詞彙,也就是百濟音假名反應的是上代日本語而非百濟語的音韻體系,若是這樣那百濟音假名在重構百濟語音韻上就沒什麼研究的價值了。
水野教授主要是從統計上的差異來論述百濟音假名和日本音假名的不同,主要有五點,詳述如下:
1. 百濟音假名中所使用的漢字,很多是上代日本語文獻中從未出現過的。
2. 按照森博達的研究,日本書記的音假名漢字音體系,可以分為以唐代北方音為主的alpha群,以及以更早的日本固有漢字音的beta群兩類。但是百濟音假名完全無法像日本音假名一樣顯著地分成 alpha 及 beta 二群。
3. 百濟音假名與推古遺文中的假名比日本音假名更相似。
4. 百濟音假名與《三國史記》中的百濟名詞漢字相較,比日本音假名相似度略高。
5. 百濟音假名中陽聲韻尾(-m, -n, -ng)和入聲韻尾(-p, -t, -k)的比率,比日本音假名略高。
雖然我個人覺得以這樣的僅數百字的樣本,在統計上的分布是否有其意義是有點懷疑,其中幾項只是略有差異,可能差幾個℅,是否在誤差範圍之中也不大清楚。
Anyway,若上述的統計結果確有代表性的話,那麼我們可以說,編撰《日本書記》時,裡面的日本固有名詞和百濟固有名詞是二組不同的人所寫的。是故《日本書記》裡面的百濟固有名詞,很可能就是出自於百濟人之手,或是編書的古代日本人直接翻抄百濟史料中的用字,因此百濟音假名應是反應百濟語。
在確認百濟音假名是百濟語的語料後,下一步就是要構擬這些音假名的發音了。基本上玩法還是和前人一樣,從百濟固有名詞的同名異表記著手,例如百濟「貴首王」又寫作「貴須王」,「昧奴」又寫作「麻那」等等,利用這些異表記的漢字之中古音作基礎進行對比,可以藉些得出百濟語的音韻特徵。
像是欽明紀裡面百濟人名「固德」又寫作「護德」,「昆支」又寫作「混支」,可以看出在百濟語之中,見母和曉母似乎是通用的。然後對照《三國史記》,發現上古韓語見母與曉匣母混用的例子也不少。像是新羅本紀裡面「骨正」又作「忽爭」,「理洪」又作「理恭」。另外像是新羅鄉歌《願往生歌》其中一句「誓音深史隱尊衣希仰支」,裡面的「衣希」按鄉札解讀之中世語寫法為「ui-gui」,喉音的「希」卻讀作k-。還有從《訓蒙字會》裡面匣母字有187個,其中讀h-有172個,讀k-有15個。而曉母字75個中,讀作h-有72個,讀作k-有2個,讀作m-有1個。所以在中世韓語之中,亦是存在牙音與喉音相混的情形。故據此推測在百濟語中,一部分的喉音字是讀作牙音。
不過我個人覺得,受限於百濟語的例子太少,這類百濟語研究都要找很多旁證,從新羅語、高句麗語找相似的例子,甚至時常拿一千年後的中世韓語來佐證。但是這些都不是百濟語,百濟語是不是真的和這些語言有完全一樣的現象也很難說。韓語漢字音裡面牙音和喉音相混的情形,這些相混是古音如此,還是偏旁讀錯,上述的統計並沒有考慮這一點。另外還有一點,牙音和喉音相混的情形是日本音假名的顯著特徵之一。百濟音假名也有牙喉音相混的情形,必須確認是真的沒有受到日本音假名的影響。這一樣立論在前一點百濟固有名詞和日本固有名詞確是二組不同的人所寫的才成立。
另外,《日本書記》可貴的地方是它摘錄了不少已經亡佚的百濟史書中的內容,其主要有三本書,分別是《百濟記》、《百濟新撰》和《百濟本紀》,合稱百濟三書,這三本書現在已經找不到了,只有在《日本書記》中還有幾句流傳。在這些百濟史料裡面,有不少用百濟音假名所記載的日本人名,而這些日本人名在日本書記中又有日本式的名稱的話,那就是很好的對照組。像是百濟史料裡的「職麻那那加比跪」,在日本書記另有「千熊長彥」一名。
由於我們對於上代日本語的語音已經有較完整的了解,故可以藉此來釐清百濟語音:
「職麻那那加比跪」對應上「千熊長彥」(チクマナナガヒコ)
還有像「意斯移麻岐彌」對應「押山君」(オシヤマキミ)
像「職」「跪」「意」等字,都是日本音假名中從未使用的,只存在於有關半島的史料。
先前的百濟固有名詞的同音異表記主要在於分析聲母的不同,而百濟與日本名詞的對照方法,因為上代日文假名遣已經被研究的頗透徹,透過這些百濟史料的日本名詞之對照,主要能夠讓我們加深了解百濟語的韻母部分。
經由這些分析,水野教授主要歸納出數項百濟語音韻上的特徵,略述如下:
1. 心母字和審母字發音相同;虞韻字和尤韻字發音相同。
2. 日母字和清母字的音價可能都是發 [s] 音。
3. 前舌母音 [a] 和後舌母音 [ɑ] 無區別。[o] 和 [ə] 有區分。
4. 一部分的喉音字的音價是 [k];一部分的照母字也是 [k]。
5. 無聲音的見母字和有聲音的群母字沒有區別。
6. 支韻和之韻的一部分漢字之韻母於百濟音為 [o] 或 [ə]。
7. 一部分的 -t 韻尾字在百濟漢字音中仍保持 -t 尾,但有一部分已轉變為 -l。
有了百濟語的基本音韻上的特徵後,衍生出的重要研究課題便是要重構百濟語的語彙。但這才是百濟語研究上最困難也難以有重大突破之處,主要原因當然還是百濟語流傳下來的語彙實在太少。如何重構百濟語彙一樣還是得從史書上的百濟固有名詞記載的類比來著手,例如《三國史記》中記載:「儒城縣本百濟奴斯只縣」。若我們再查找《三國史記》的其它項目,會發現還有幾個百濟地名:「悅城縣本百濟悅己縣」、「潔城郡本百濟結己郡」。
我們把它對照來看:
儒城 ← 奴斯只
悅城 ← 悅己
潔城 ← 結己
按照百濟語的音韻分析,我們知道「只」和「己」在百濟語應該都讀作ki。透過上面的對照,我們很明顯可以發現,百濟語的ki就是「城廓」的意思,因此我們便能重構出一個百濟語的詞彙出來。不過語料中能夠找尋這樣的對應例子並不很多,尚待語言學家繼續深入研究。
百濟這個謎一般的國家,無論是語言還是歷史都像是蒙著一層薄紗難以輕易一窺全貌,但不知是否就是此故讓我十分醉心於百濟的神秘之中。對於韓語語言學有興趣的板友們,百濟語是個極具挑戰性的研究對象,不妨考慮你的碩博士論文來研究百濟語吧。
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
聽力練習-여야, 종부세·소득세 등 감세법안 합의처리
<앵커 멘트>
종합부동산세와 소득세 등 각종 감세법안이 어제 국회 상임위를 통과했습니다.
昨天國會常設委員會通過了綜合不動產稅和所得稅等的各種減稅法案。
- 상임위(常任委) - 상임위원회(常任委員會) 的簡稱
여야는 오는 12일에 내년도 예산안을 처리하기로 잠정 합의했습니다.
朝野協議暫定於12日處理明年度的預算案。
- 여야(與野) - 朝野,為 여당(與黨) [執政黨] 和 야당(野黨) [在野黨] 的縮寫
- 잠정(暫定) - 暫定
김병용 기자의 보도입니다.
以下是金炳勇記者的報導
<리포트>
1가구 다주택자의 양도소득세 중과세가 2년간 대폭 완화됩니다.
一戶擁有多住宅者的轉讓所得重課稅於兩年間將大幅減緩。
- 가구(家口) - 戶、住戶
- 태폭(大幅) - 大幅 [副詞]
- 완화(緩和) - 緩和、放寬、舒緩
국회 기획재정위원회는 어젯밤 전체회의에서 오는 2010년까지 2주택자는 양도소득세 중과세를 면제해 1주택자와 같은 일반세율을 적용하기로 했습니다.
國會企畫財政委會於昨晚全體大會中決定直至2010年為止,免除擁有二住宅者轉讓所得重課稅,使其適用於與擁有一住宅者相同的一般稅率。
또 3주택 이상자도 60%에서 45%로 2년간 인하됩니다.
並且擁有三住宅以上者的稅率在此二年間自60%降至45%。
- 인하(引下) - 減低、降低
종합부동산세 과세기준은 6억 원, 1가구 1주택자는 3억 원이 추가 공제되며, 현행 1에서 3%인 세율은 0.5~2%로 내리기로 했습니다.
綜合不動產稅課稅基準為六億元,一戶一住宅者可再扣除三億元,現行一住宅3%之稅率也將調降至0.5%到2%。
- 공제(控除) - 扣除
또 1가구 1주택자의 경우 5년이상 보유자는 20%, 10년이상은 40%를 내리고, 60세 이상 고령자는 연령대별로 10∼30% 감면하기로 했습니다.
並且一戶一住宅的情形,持有五年以上者可降低20%,十年以上者可降低40%,而六十歲以上之高齡者依其年齡可減免10至30%。
민주당이 요구한 부가가치세 인하는 도입하지 않는 대신 음식점과 택시 등 자영업자들에 대한 별도 세액 공제로 2조 2천억원을 지원하기로 했습니다.
民主黨所要求之降低附加價值稅未獲採納,代以支援二兆二千億元,針對小吃店和計程車等自營業者提供另外的稅額扣除。
근로소득세는 내년부터 2% 포인트 단계별로 내리지만, 연소득 8800만 원이상 고소득자는 1년간 시행이 유보됩니다.
勞動所得稅自明年起分階段降低2%,但年所得8800萬以上的高所得者保留實施一年。
- 근로소득세(勤勞所得稅) - 勞動所得稅
- 유보(留保) - 保留
상속, 증여세 인하는 유보됐지만, 중소기업 가업승계는 백억 원까지 세액을 공제하기로 했습니다.
降低繼承、贈與稅雖保留實施,但中小企業繼承家業者之稅額最多可扣除一百億元。
- 상속(相續) - 繼承
한나라당과 민주당, 선진,창조의 모임 등 세 교섭단체는 오는 12일 내년도 예산안을 처리하기로 잠정 합의하고, 내일 저녁 원내대표 회담을 열어 최종 일정을 확정하기로 했습니다.
大國家黨及民主黨、先進、創造會等三個交涉團體,協議暫定於12日處理明年度的預算案,於明日傍晚召開院內代表會談,確定最終的日程。
- 교섭단체(交涉團體) - 國會中以促進議事順利進行由一定數議員所組成的協商組織
KBS 뉴스 김병용입니다.
KBS新聞 金炳勇
[정치] 김병용 기자
입력시간 : 2008.12.06 (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