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龍飛御天歌》第七、八章

又是過了一年,今天繼續再來讀一下《龍飛御天歌》吧!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的話,可能要六十年才能把整首《龍飛御天歌》解說完,看來應該要再加把勁認真地寫部落格文章了!

今天我們繼續來讀第七章與第八章吧,大家如果還有印象的話,我們從第一章開始到現在,都是在講朝鮮王朝先祖的故事,並且都拿來跟周王朝建國的故事比較,藉以宣傳強化朝鮮王朝順天應人的統治正當性。而第七章與第八章也不例外,我們就來讀一讀吧!


這兩章的韓文句子頗為艱澀,我嘗試解說如下,希望能幫助大家對於中世韓語有些許了解。
  1. 或許有些朋友已看出블근새的現代語是什麼,就是붉은 새,紅色的鳥,漢文為「赤爵」。中世韓語的形容詞븕다,現代語為붉다。在近代韓語時期,後高母音ㅡ因為受到前面的雙唇子音ㅂ的影響,被同化為圓唇母音ㅜ,因此現代語變為붉다。
  2. 現代語為글을 물어。和前例一樣,中世韓語的動詞믈다(咬、銜)的母音ㅡ,因為受到前面的雙唇子音ㅁ的影響,被同化為圓唇母音ㅜ,因此在現代韓語中變成물다。
  3. 現代語為잎에,中世韓語書寫多採用表音主義,所以後接上方位格助詞에的時候,前面的終聲連到下一音節的初聲,故寫成이페。這裡的잎並不是葉子的意義,在中世韓語中,잎有「房門、窗門」的意思,也就是漢文裡所說的「室之戶」,這個意思在現代韓語中幾已不用。至於中世韓語的「葉子」讀作닢,在近代韓語的演變過程中,頭音ㄴ與遇到後面的母音ㅣ脫落而變為잎,因此在中世韓語之中這兩個詞並不會搞混。
  4. 現代語為앉으니。在中世韓語中,-으니這個語尾需要遵守母音調和,中間的調聲母音分為ᄋᆞ與으兩種,由於前接的動詞語幹앉為陽性母音,所以這裡要接同為陽性母音的ᄋᆞ,然後第二個終聲連至語尾第一音節初聲,故變為안ᄌᆞ니。
  5. 現代語可以寫作보이시니。開頭的動詞뵈다就是보이다,而後面的語尾-ᅀᆞᄫᆞ니是中世韓語的客體尊待法語尾。客體尊待法是中世韓語中用以尊敬動作的客體,也就是受詞的一種特殊的尊待法。在現代韓語中,我們若要尊敬動作的主體(主詞)的話,我可以加上表示主體尊待的語尾-시來表示尊敬,但對於動作的客體(受詞)卻沒有相應的尊敬方法。但是其實在中世韓語之中是有的,那就是客體尊待法。這裡因為前面的受詞是「帝祜」,為了要尊敬「帝祜」這個對象,必須要使用客體尊待法。常見的客體尊待法的語尾為-ᅀᆞᆸ,而在《龍飛御天歌》這個時期的中世語之中,客體尊待法語尾按接續的情形共分為六種形態,這裡因為後接的語尾是母音開頭,故用的是ᅀᆞㅸ,故變為뵈ᅀᆞᄫᆞ니。
  6. 為ᄇᆞ얌(蛇)接上主格助詞이,終聲的ㅁ接至下一音節的初聲故寫為ᄇᆞ야미,現代語為뱀이。蛇這個字在中世韓語文獻之中,除了寫作ᄇᆞ얌,也有寫作ᄇᆡ얌的記錄。
  7. 가칠是가치加上受詞助詞ㄹ變成的,가치在現代語為까치,喜鵲之意。
  8. 즘겟是즘게加上사이 ㅅ變成的,在中世韓語的文獻中,즘게為「樹木」的意思。
  9. 가재是가지(枝)加上方位格助詞애所變成的。在中世韓語之中,方位/處所格助詞按照母音調和分為애與에兩種,陽性母音接애,陰性母音接에,而到了現代韓語之中僅剩에一種,已不再遵守母音調和規律了。而若前一音節為母音ㅣ結尾時,為了避免母音衝突,助詞에會加入滑音[j]變成예。因此按照中世韓語的語法規則,가지後接方位格助詞時應接예,變成가지예才對。至於為何這裡反而是接陽性的애是個費解的問題,在中世韓語文獻中除此例之外也幾乎沒有其它相同的例子。一說可能是因為가지更古老的形態為갖,由於母音ㅏ為陽性母音,故接上陽性的助詞애,變成가재。
  10. 現代語為얹으니。與註解第4項相同,-으니這個語尾需要遵守母音調和,前接的動詞為엱다,其母音ㅕ為陰性母音,按照母音調和律,後面應該接同為陰性母音的으니變為연즈니才是符合中世韓語的語法規則。然而這裡卻是接陽性母音的ᄋᆞ變成연ᄌᆞ니,其緣由不明。中世韓語的母音調和律十分嚴謹,而整本《龍飛御天歌》之中除此例之外也找不到其它不遵守母音調和律的例子,成為令人費解的中世韓語之謎。
  11. 現代語為먼저이시니。這裡的몬졔시니是名詞몬져(現代語為먼저)加上語尾이시니連結變成的。
  12. 現代語為하늘이。若還記得先前我們在解說《龍飛御天歌》第六章的時候曾提到,中世韓語大約有七十多個名詞在與助詞連用時要添加終聲ㅎ,而하ᄂᆞᆯ(天)這個字正是如此。하ᄂᆞᆯ後接主格助詞이的時候要添加終聲ㅎ,於是變成하ᄂᆞᆯ히。
  13. 現代語為가리시어。ᄀᆞᆯᄒᆡ다(選擇)的現代語為가리다。
  14. 中間的ㄱ是사잇소리,和現代語的사이ㅅ語法類似,用以前一名詞修飾後一名詞時所插入之間音。在《龍飛御天歌》之中,用於사잇소리的字母共有:ㄱ、ㄷ、ㅂ、ㆆ、ㅅ、ㅿ六種,可分成ㄱ、ㄷ、ㅂ、ㆆ與ㅅ、ㅿ兩類。사잇소리在使用上極有規則,依照終聲子音的發聲位置,接同樣發聲位置的子音。以本句為例,前一字「兄」的終聲為ㆁ[ŋ],為軟顎鼻音,因此後面的사잇소리是發聲位置同樣為軟顎的軟顎塞音ㄱ[k]。同樣地,若前字終聲是齒齦鼻音ㄴ[n],則後接齒齦塞音ㄷ[t];若前字終聲是雙唇鼻音ㅁ[m],則後接雙唇塞音ㅂ[p];若前一字終聲是ㄹ或是母音結尾,則接聲門塞音ㆆ[ʔ]。另一類ㅅ與ㅿ則是與前一類混用,在前一類接ㄱ、ㄷ、ㅂ、ㆆ的情況下也都可以改接ㅅ,在《龍飛御天歌》中這兩類的使用是並存的。此外若後接名詞的初聲為有聲子音或是母音開頭的情況下,無聲齒擦音ㅅ[s]會被同化為有聲齒擦音ㅿ[z],這個我們在先前第五章的解釋之中已有提過。本句後面的ᄠᅳ디是名詞ᄠᅳᆮ(意思)加上主格助詞이變成的,ᄠᅳᆮ的現代語為뜻,其開頭的子音ㅳ是我們在前幾章時提過的「合用並書」。
  15. 這裡是動詞일다加上語尾어시ᄂᆞᆯ結合而成,動詞일다現代語為이루어지다之意,為「完成」的意思。語尾어시ᄂᆞᆯ是語尾거시ᄂᆞᆯ開頭子音ㄱ脫落變成的。거시ᄂᆞᆯ是語尾거ᄂᆞᆯ加上敬語語尾시變成的。中世韓語語尾거ᄂᆞᆯ之現代語為거늘,為表示原因理由的語尾。在中世韓語之文獻紀錄中,語尾거ᄂᆞᆯ若其所接的詞的終聲為ㄹ時,語尾開頭的子音ㄱ常會脫落變為어ᄂᆞᆯ,本句即是如此。而表示主體尊待的語尾시與現代語相同,但是在中世韓語中,語尾거ᄂᆞᆯ要加上尊待的語尾시時,是加在原有的兩個音節之中,變為거시ᄂᆞᆯ。此為中世韓語的特色,許多其它거開頭的語尾,如거든、거니、거마ᄅᆞᆫ等,要加上主體尊待語尾시的時候,也一樣是加在거之後。與之相較,在現代韓語的語法中,若語尾거늘要加上語尾시時,시必須加在거늘的前面,變成-시거늘的形態。
  16. 現代語為내십니다。這裡的語尾變化是動詞내다加上主體尊待語尾-시再加上中世韓語相對尊待法之中最尊敬的ᄒᆞ쇼셔體的敘述形終結語尾-니ᅌᅵ다結合而成的。在現代韓語中相對尊待法主要分為四階:합쇼體、하오體、하게體、해라體。而在中世韓語相對尊待法則主要分為三階:ᄒᆞ쇼셔體、ᄒᆞ야쎠體、ᄒᆞ라體。而ᄒᆞ쇼셔體是其中對聽者表示最尊敬的終結語尾,一般對君王說話都必須使用ᄒᆞ쇼셔體。《龍飛御天歌》整本書是要獻給君王家的歌曲,因此許多篇章的終結語尾都使用最尊敬的ᄒᆞ쇼셔體。
  17. 這裡是動詞ᄂᆞ리다加上語尾어시ᄂᆞᆯ變成的,ᄂᆞ리다(降下)的現代語是내리다。後接的語尾어시ᄂᆞᆯ與註解15相同,是語尾거시ᄂᆞᆯ開頭子音ㄱ脫落變成的,除了註解15提到的情形外,前接語幹結尾為리音時,語尾거시ᄂᆞᆯ的開頭子音ㄱ也會脫落。
第七章的首句「赤爵衘書」指的正是周文王赤爵衘丹書的典故。周文王姬昌在商朝末年時為周族首袖,因姬昌任人有方勤政裕民,周國國力日盛,因而受到紂王妒忌,將姬昌囚禁於羑里。後來姬昌進獻女人與珍寶給朝臣們,才得以被釋放,姬昌獲釋後被封為西伯。這之後有一天,一隻紅雀突然飛了過來,停在了姬昌的窗門邊。那隻紅雀的喙中衘著一封丹朱所寫的書信,信中寫著:

「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凡事不強則不枉,不敬則不正。枉者廢滅,敬者萬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不及其世。」

赤雀是祥瑞之鳥,而其所衘之書的內容象徵著周將要取代商的預言,被認為是天命。赤爵衘書象徵者文王得受天命,後代將會滅商以代之。文王過世之前,殷切交代兒子姬發要盡早滅商,果然姬發在繼任西伯後十一年,聯合數個部落的軍隊趁著紂王發兵征討東南夷的時候舉兵向東進攻,一路打到商朝的首都朝歌,最後來到牧野。因為商的主力軍為征伐東南夷早已出動至東南,商都防守軍力嚴重不足,紂王只得武裝大量奴隸和戰俘以派遣奴隸軍應戰。雖然奴隸軍總人數較周族聯合部隊要來得多,但奴隸軍所受訓練有限,面對訓練裝備精良的周族部隊根本無法匹敵。雙方開戰之後,奴隷軍在面對周族部隊全無鬥志,商的防線很快就潰敗了,而奴隷軍們反過頭來倒戈攻打紂王,商朝大軍在頃刻之間瓦解。紂王見大勢已去,倉皇逃回朝歌,登上鹿台,在鹿台上自焚而死,商朝滅亡。這場戰役史稱「牧野之戰」,姬發滅商後建立周王朝,成為周王朝的第一位君主周武王。因此赤爵衘書這個瑞象,預言著文王之子將會發起革命,是為了向文王傳達天帝所賜之福,也就是第七章前段末句之「爰示帝祜」。

第七章的後段則是講述朝鮮太祖李成桂的祖父度祖李椿的故事。李椿襲父職為千戶,有一日行軍扎營之時,見到兩隻鵲鳥飛至營中的大樹之上。李椿便想拿起弓箭射之,但部下們都說與鵲鳥相距有超過百步之遠,應該是很難射中。李椿沒多想便隨手放箭,沒想到一箭就射中二鳥,兩隻鵲鳥就從樹下掉了下來。眾人們皆驚異於李椿射箭功力之神準,大家便走向林中去尋找被射中的鳥。在這時,有一條大蛇出現,把李椿射中的兩隻鵲鳥咬著,移到了一棵大樹之下。但那條蛇卻沒有吃掉這兩隻鵲鳥,只是靜靜地等待李椿一行人的到達。大家看到如此異事都感到詫異無比,認為是祥瑞之兆。後來李椿的孫子李成桂滅篡高麗,建立朝鮮王朝,因此大蛇衘鵲的這個異象就被拿來跟文王赤爵衘書相比,認為是上天向李椿顯示瑞象,預示他的孫子未來會建立新的國家。

至於第八章的內容,前段是在講述周太王傳位的故事。若還記得,我們在先前第五章的時候曾經提過周太王古公亶父的故事。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泰伯、次子仲雍,以及么子季歷。季歷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作昌,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由於姬昌具聖德,而古公亶父也時常夢見吉兆,深覺姬昌將是未來領導周室而興的人物。但是姬昌是季歷的兒子,若要讓姬昌繼位,則古公亶父必須傳位給么子季歷才行。但當時部落的慣例是傳位於長,必須要傳位給長子泰伯才合禮法。有一天,古公亶父因夢中的吉兆而預言道:「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泰伯聽到了父親的這句話,也知道了父親的意思。但他若直接公開讓位給弟弟季歷,不合部落慣例,定遭人民反對,反而給父親古公亶父造成壓力。因此泰伯與弟弟仲雍決定,趁著父親生病之時,假裝入山採藥,從此一去不返。泰伯與伯雍潛逃到了東南方的長江流域地區,兩人斷髮紋身,把自己的頭髮剪短並在身上刺青,這是當時東夷人的風俗,他們兩人這樣做表示與中原斷絕往來,永遠不再有周國的繼承權。泰伯和仲雍在表面上拋棄了自己的國家,當時的人民對其留下了不好的評價,但其為了父親,也為了讓賢能的弟弟與姪子得以承繼大位領導周室,最後到了武王時終於克殷建立周王朝,他們兩人犧牲自己的名譽與利益而成全父親的心意並成就國家的大業。孔子在《論語》泰伯第八就曾說過:「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將泰伯以至德稱之,可見孔子對其推崇之情。泰伯逃到荊蠻之地後,自稱句吳,也就是吳國的始祖。

第八章的後段則是講述李成桂的父親桓祖李子春繼位的故事。先前我們在第六章已經講過李成桂的高祖父穆祖李安社從全州搬到現今咸鏡道地方並接受了元朝的官職成為達魯花赤千戶的故事,李安社死後,由他的第四子李行里(翼祖)繼任,而後再由李行里的第四子李椿(度祖)繼位。在李椿死後,由他的長子李子興繼位,但李子興在職不到二個月就過世了。而李子興只有一個兒子李天桂,但當時李天桂還年幼,所以元朝皇帝下令由李椿的次子也就是李子興的弟弟李子春(桓祖)繼位。也因為元朝皇帝讓李子春繼位,所以李子春的兒子李成桂才有機會得以收復雙城總管府之功在高麗出頭,後來篡了高麗成為朝鮮太祖。桓祖繼位的故事被拿來與周太王的兒子季歷繼位相比較,用以彰顯桓祖繼任並誕下太祖乃是上承天命,以強化朝鮮王朝的正當性。

《龍天御天歌》本身就是一首用以講述朝鮮王朝開國先祖故事並強調朝鮮王朝順天應人正當性的歌謠,其編纂本身即帶有很強的政治性。這兩章也是一樣不斷拿周代類似的故事來類比,表現出朝鮮滅高麗正如周之克殷一般。但個人認為這兩章的故事與周代的故事情節相較顯得相當薄弱,反而給人一種硬拗的感覺。不過文學作品,也就以文學的角度來觀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